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文化大省如何告别世遗“穷省”
2010-8-27 8:49:00 来源:陕西日报 阅读:7243
 [    ] [打印]

 
  “城市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目前也正在经历着这一严峻考验。”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说。在陕西,这样的考验在每一处文化遗产上上演。   
  华山:成排兜售野味的农家乐似乎全然不顾华山的形象。   
  乾陵:一排排有着偌大招牌的农家乐似乎已然忘记是在皇帝陵前,热情的态度衬着巨大的陵寝显得很不协调……
  “随着时光流逝,一些文化遗产对于民众来说渐渐难以理解,而民众与文化遗产之间‘关联疏远’、‘情感淡漠’,往往会造成距离感的加大,这将严重地影响文化遗产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单霁翔说。   
  如果说百姓的疏离是时间的无情,那么政府的漠视则直接痛杀了拯救遗产的机会。“政府应该是遗产保护第一责任人,因为遗产保护毕竟是一种社会文化事业。”咸阳市文物局副局长庞联昌说。   
  城墙:高大时尚的建筑在炫耀着自己高度的同时将城墙彻底遗忘。   
  茂陵:游客在陵冢之上的随意攀爬,显示了管理的疏漏。   
  唐陵:历史最荣耀帝国的帝王陵寝在开山炸石的巨响中一片狼藉…… 
  申遗要有决心还要有技巧
  有人将中国各地的“申遗”称为一场文化遗产的“豪赌”,动辄几亿元、几十亿元的申遗资金让所有人侧目。总耗资超十亿元的“中国丹霞”捆绑申遗成功,被称为“史上最牛申遗”,其中仅广东丹霞山对环境整治就贷款1.2亿元。河南“天地之中”也历时9年花费8亿元。
  很多人质疑这样的投入。是的,在为“申遗”所作出的奉献中,新宁县经历的是一场豪赌,“申遗”所付出的10亿元代价中,该县承担了4.5亿——对于年财政收入在2008年才刚刚突破2亿元的小县而言,这样的“破釜沉舟”,实在令人心惊。然而,同样让人不得不敬佩的是这小县“申遗“的决心。不论怎样说花费巨大,但是文化遗产的处境改变和当地老百姓生存的状态提升是不争的事实。
本文共 [1] [2] [3] [4] [5] [6]  页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