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在联合国举办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省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中国丹霞”地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作为陕西的邻省,同为文化历史大省的山西和河南分别拥有了3个世界遗产,排名位居全国第三。 从全国看,中国共有40项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成为“世界遗产”。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网站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国“世遗”数量仅次于意大利(45项)和西班牙(42项),排名世界第三。相对于全国的遍地开花,陕西世界遗产的账簿似乎一直停留在23年前的记录上,只有一个秦始皇陵,孤零零地守望着陕西人申遗的期望。 一个申遗资源大省的尴尬 秦风古道王朝土厚,陕西人历来以拥有厚重的文化历史积淀而骄傲。街头巷角,上至白发老者下至懵懂顽童,随口就能说出许多的历史遗迹: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法门寺、乾陵……每一个都代表着一个朝代最璀璨的文化。 然而,这样的荣光在世界舞台上,却仿佛成了陕西人的自说自话。世界遗产名单中陕西只有一个秦始皇陵,这显然与历史文化大省的身份极不相称。 申遗很难吗?难!这是有过申遗经历的地方的共同感受。中国人对“申遗”的热情似乎从未停止过。从1999年至2004年,提交了“申遗”申请的城市数量就翻了3倍多。据公开资料统计,目前列入预备申请的项目(含多个“跨省区捆绑”)清单的景观、古迹多达100个。由于每国每年只能分别提交1个自然或文化遗产的名单,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官员郭旃就表示:“中国申遗大队已排到下世纪的门槛。” 队排得再长也有成功者。特别是文化历史条件和陕西相似的省份连中三元,就绝不是“巧合”那么简单了。
本文共 [ 1] [ 2] [ 3] [ 4] [ 5] [ 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