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文化大省如何告别世遗“穷省”
2010-8-27 8:49:00 来源:陕西日报 阅读:7242
 [    ] [打印]


  一个地方拥有世界遗产的多寡,反映了这个地区、这个地区的人民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曾经贡献出的智慧。陕西人的祖先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值得荣耀的伟大文明,它们散落在三秦大地,是祖先给陕西人的珍宝。这些珍宝传承至今,既是陕西人的财富也是陕西人的责任。保护好它们,让它们得到世界的认可,无疑是终极目的。   
  然而恰恰在这一点上,令陕西人陷入尴尬。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副司长宁新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陕西很多文物都够得上世界级别,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很有潜力。现在关键是把保护做好,把环境做好。”把这个话掰开来看,其实意思很清晰,文物是祖先留的,但要让世界认可,你们陕西人自己要多做工作。
  作为陕西人,究竟拿什么来爱我们的遗产呢?
  遗产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陕西有一长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景点:西安城墙、韩城党家村以及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遗产项目的隋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大唐西市遗址、延平门遗址、明德门遗址、兴庆宫遗址、天坛遗址、含光门遗址、鸠摩罗什舍利塔、兴教寺塔、大秦寺塔、西安清真寺、汉长安城遗址、茂陵、昭陵、彬县大佛寺石窟、乾陵、法门寺地宫、张骞墓。
  “我们陕西有12处20个点。这个数量在中国境内各个省里面是最多的。”陕西文物局局长赵荣如是说。这是让全国大多数地方都艳羡不已的名单,然而20多年来陕西还是徘徊在这个名单之中,久久不见出线。
  世界遗产有一个标志,外边一个圆形,中间一个菱形,外边那个圆形象征着大自然,或者说是自然的造化,中间那个菱形标志着人类的贡献,两个图形结合在一起,就象征着人和自然的一种完美的结合。人类的贡献应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历史人类的创造,一部分是现代人类的保护和传承,两者缺一不可。
  然而人们趋向利益、舒适与方便的天然个性总是与遗产的保护格格不入。
本文共 [1] [2] [3] [4] [5] [6]  页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