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调查指逾六成受访者认为巨资“申遗”不值得
2010-9-7 9:14: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阅读:4083
 [    ] [打印]

 
  随着中国丹霞地貌“申遗”成功,一时间各地掀起“申遗热”。与此相对的是,“申遗”成本越来越高。据报道,牵头中国丹霞地貌“申遗”的湖南新宁县,为这次“申遗”花了4亿多元,“中国丹霞”六地共花费了十几亿元。
  国内公众究竟如何看待“申遗”?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78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3.5%的人不会冲着“世界遗产”的名头去旅行,仅24.6%的人表示“会”。受访者中,“80后”占34.9%,“70后”占31.8%,“60后”占18.7%。
  如今“申遗”更像面子工程或风险投资
  截至目前,中国拥有40处世界遗产,数量排名全球第三。据建设部统计,中国如今有35个项目正式备选“申遗”,各地跃跃欲试提出“申遗”的,已经排队到下个世纪。
  对于“申遗”,58.2%的人认为确实能提高当地知名度,55.5%的人觉得能吸引更多人前去旅游,31.2%的人表示能让名胜古迹得到更好保护。但也有26.9%的人觉得,“申遗”并不能达到这些预期目标。
  数据显示,平遥古城1997年“申遗”成功,旅游综合收入从1250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6.7亿元。而云南丽江1997年“申遗”成功,3年后旅游综合收入就达13.44亿元。
  但最近有媒体曝出,成功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的贵州省荔波县,因“申遗”而欠下两亿多元的债务。
  “如果为了‘申遗’负债累累,申到了又怎么样?”在中国政法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郭世佑看来,“申遗热”是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地方政府不考虑成本效益,更不会量体裁衣,“就像某个贫困县花12亿元建老子公园,争老子故里一样,你能指望它造福一方百姓吗?”
本文共 [1] [2] [3] [4]  页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