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调查指逾六成受访者认为巨资“申遗”不值得
2010-9-7 9:14: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阅读:4084
 [    ] [打印]


  “如今的‘申遗’,更像是面子工程或风险投资。”同学眼中的“旅游达人”杨婉秋告诉记者,她去过众多“世界遗产”,旅游环境并没她想象得那么完善。不少年轻人也更愿意避开人群熙攘的著名景区,结上三五玩伴安静地享受旅行的乐趣,“如果说一定要花巨资挂上一些名目才能招揽游客,我觉得很肤浅,也太小看现在的‘80后’、‘90后’游客了。”
  不过,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科技考古中心专家王炎松,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指出,各地热衷“申遗”也不一定是件坏事。
  “辩证地看,花巨资‘申遗’还是值得的,因为这些历史文化遗产都是无价之宝,比如中国丹霞地貌是不可复制和再生的。”王炎松告诉记者,“中国丹霞”为了“申遗”虽然花了不少钱,但这些资金主要是用在拆除新建的楼房、还原自然地貌上。
  保护名胜古迹就非得“申遗”?
  各地掀起“申遗热”,调查中,74.3%的人直言是因为“地方政府需要这类形象工程”;64.4%的人觉得是为了“涨门票,提高旅游收入”;63.9%的人认为原因是“提高当地知名度,吸引投资”。仅15.7%的人觉得,“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名胜古迹。
  对此,郭世佑认为就像争夺“名人故里”一样,很多地方“申遗”就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申遗热”的背后,是各地为提高知名度、吸引投资的利益争夺,很少有地方率先从保护文化的角度去“申遗”。
  调查显示,74.0%的人期待把钱更多花在对名胜古迹的实际保护上;68.2%的人认为,保护名胜古迹不一定非要“申遗”。仅9.1%的人认为“申遗”对保护名胜古迹有利。
本文共 [1] [2] [3] [4]  页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