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保护文化遗产 人“驱”楼“空”保护法受质疑
2010-8-13 8:46:00 来源:文汇报 阅读:2881
 [    ] [打印]

 
  人“驱”楼“空”保护法受质疑
  申遗成功,原本喜事一桩,村民们却突然收到一份“搬迁公告”,不久前,云南石林申遗成功之后要求当地居民搬迁的举措一石激起千层浪。以保护名义将人拒之门外,听起来荒谬,实则屡见不鲜:上世纪末,厦门在旅游发展的驱动下,将鼓浪屿的学校与居民外迁;2006年,九江提出让庐山牯岭百年老镇的4000多户1.2万名居民3年内分批迁移下山……对此,许多学者亮出了“红牌”。
  当地居民:历史生态不可或缺
  在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总干事穆尼尔·布什纳基看来,遗产保护不只是保护某个单一的建筑物、遗迹,还必须保护它的环境。他指出,早在1976年在华盛顿签署的国际公约就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规定。国内也有专家指出,文脉要靠人来传承。比如,九寨沟保护得很好,管理也很出色,但九寨沟顾名思义原本有9个寨子,可惜现在拆得只剩3个了,由此可见遗产保护上的误区。“九寨沟的老百姓信奉苯教,苯教不杀生也不吃鱼,他们认为河里的鱼都是神仙。九寨沟这才有了不曾遭受污染的水,有了千万年来留存下来的人间仙境。当地居民一旦迁移出来,怡然劳作的人变成急切贩卖旅游商品的人,生态的人变成世俗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变成破坏自然环境的人。这是不对的。”
  学者们认为生机勃勃的文化生态系统有赖于现代人与古老遗产的和谐共处,近年来,在我国陆续出现的相应尝试或许已经为人们开启了一个个思考的起点。
  历史街区:唤醒市民生活场景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平看来,古老而又特色鲜明的苏州总得完整地留下一些地段和街区,单幢建筑和园林保留得再多,也没法诠释姑苏城的市井味道。2002年,全新的“历史街区保护”理念,很快在平江路上落地。平江历史街区在社会融合、经济发展与历史遗迹保护三者之间找寻到了一个平衡点,赢得了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堪称中国乃至世界古城保护的经典案例。
本文共 [1] [2]  页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