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古籍传承何时坐热冷板凳
2010-7-30 9:22:00 来源:人民日报 阅读:3256
 [    ] [打印]

 
  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展厅里,宋代司马光当年撰写《资治通鉴》时留下的一段460字的残稿,刚刚进入世界记忆名录亚太地区名录的《本草纲目》最早刊本,以及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好的元刻《黄帝内经》,还有曾经在百年间被认为已经消失的日本第一批使用西方印刷术刊印的拉丁文《金言集》,极其珍贵罕见,但是,这一免费面向公众开放的展览,观者甚少,略显寂寞。
    孤本善本散落 秘藏汇集名录
    一方面,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典籍作为文明的重要载体功不可没,国家重视,商家看好;另一方面,古籍的文明价值并没得到普通百姓的重视,古籍保存与传承是冷热两重天。
    迭经社会动荡、兵燹水火之厄,迄今遗存下来的珍贵古籍,可以用吉光片羽,万不存一来形容。以宋元古籍为例,宋代刊刻的古籍约万种,如果每种印刷100部,那么宋元时期刊印的古籍当过百万部,而今天,存世的宋元古籍仅有4000部左右。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工作的意见》颁布,古籍事业迎来了春天。古籍工作者如同被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评审为抓手,筛选出古籍中最珍贵的一二级古籍进行优先保护,经过三年努力,由国务院发布了三批9859部国家珍贵古籍,150家全国古籍保护单位。
    这一过程中,很多事情让人们惊喜异常,比如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资料馆的古籍藏量超过十万册,原来却鲜为人知;安徽皖西学院,不仅其古籍数量超过三万册,存世孤罕的宋衢州刻本《三国志》也赫然在列;学界一直认为早已散佚的吐蕃时期三大目录之一《旁唐目录》,出现在西藏博物馆的申报材料中,曾令八十高龄的藏学专家王尧先生欣喜不已,激动万分;本应二十卷的宋刻残帙《五灯会元》一至五卷静静地在国图善本书库等候半世纪后,六到十卷由上海藏家通过拍卖获得——此次展览中两相聚合——卷十一至二十还在人间吗?我们期待着。
本文共 [1] [2] [3]  页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