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判断墓群成于唐宋,墓主是僚人(仡佬族祖先),并非富族或部落首长专用. “石柱县龙河两岸数十公里的悬崖峭壁上的上千座崖棺葬,墓主是仡佬族祖先。” 近日,针对媒体“石柱上千座岩棺葬谜团至今无解”的报道,市文物考古所所长助理、研究员林必忠先生,就龙河悬棺及相关历史谜团进行了解释。 墓主是僚人迁徙而来 没有继续延龙河流域往西、往南到长江沿岸,在龙河镇一带与汉族居民融合并逐渐汉化 “几年以前,考古学界已注意到了龙河崖棺,并进行了深入研究。”林必忠介绍,2004年,考古队曾对石柱县部分崖棺葬进行了考古调查,根据民族学、地理学以及墓葬形制,初步判断龙河两岸悬崖峭壁上崖棺葬成于唐宋时期,主人是来自黔东北及五溪地区的僚人,即现在仡佬族的祖先。 林必忠说,龙河两岸崖棺葬,源于贵州松桃西晋时代僚人崖棺葬,后来向北传播,沿花垣河通过保靖、沿酉水河到建始、恩施、利川等地,最后到达龙河上游、中游地区。 他认为,沿丰都龙河镇以下不见崖棺葬踪影,说明龙河流域的崖棺葬主人没有继续往西、往南顺龙河迁徙到长江沿岸。由此推断,崖棺葬主人在龙河镇一带与汉族居民相融合并逐渐汉化。 与巴人悬棺葬无联系 大的墓群代表一个家族的墓地,聚集较近的数座墓之间关系可能是一种家族关系 石柱与相邻的三峡库区的巫山、巫溪等远古时期同为濮、巴部族居住地,史称“溪洞部落”或“溪洞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