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曹操墓引多方猜测或为常林墓
2010-1-9 9:37:00 来源:郑州晚报 阅读:4175
 [    ] [打印]

 
    四川知名学者钱玉趾推测,出土石牌上“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的“常”指的一个人,是曹操大臣. 
    “曹操墓”在河南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成功发掘的消息传出后,质疑声也随之而来。河南文物研究部门随即发布六大证据,以此认定该古墓确系曹操高陵无疑。
    作为三国文化研究的第一重镇,成都聚集有最多的研究机构和学者,对“曹操墓”真伪问题,四川众多历史、文化界权威都在“悄悄”关注。昨日,四川一位古文化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钱玉趾率先发招,对“曹操墓”观点提出批驳:“六大证据难经推敲,所谓是‘曹操墓’的观点草率、不科学。”“高陵墓主人另有其人,或为曹操大臣常林!”
    钱玉趾是何许人也?成都的其他三国研究专家对他的观点,又将会持什么样的态度?昨日,笔者一一采访了这些学者。
    批驳
    “六大证据”难经推敲
    “曹操墓能不能存留到今天,这是一个悖论。”
    昨日,笔者在成都人民南路四段见到了钱玉趾,作为巴蜀古文化研究学者,他除了研究三星堆文化外,在良渚文化、楚辞、论语和诗经等研究领域也有多部著作。而对三国曹魏历史考古学的争议话题,领域相对陌生的他却第一个站出来,对“曹操墓”六大证据逐一批驳。“新闻出来后,我查阅了相关新闻内容,连续几天几夜翻阅了大量古典书籍,找出不少证据。古文化研究有不少共通点,最重要的是观点有没有说服力。”钱玉趾说。比较精通古文化的他认为,对“曹操墓”争议他也有发言权。
    钱玉趾引经据典,对六大证据一一批驳,看似艰涩难懂,但笔者发现,其中不乏颇有冲突性的证据:
    其证:“石圭石璧”非帝用
    立:“墓葬出土遗物具有汉魏特征,里面出土的石圭石璧,是帝王陵墓的直接证据。”——河南方面列的证据一。
    驳:“此说欠妥,墓中有圭璧并不能作为帝王陵墓的证据。”钱玉趾说,《周礼·春官宗伯》载有“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恒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一说,《周礼·冬官考工记》也有类似记载,这说明,并非只有王可执圭,公、侯、伯也可以执圭,子、男则执璧。而且“王执镇圭”是玉圭,而西高穴古墓出土的却是石圭,石圭与帝王用圭似乎不符。
    其制:“不封不树”非对应
    立:“墓葬规模巨大……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称;该墓未发现封土,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所列证据二。
    驳:“西高穴古墓的规模算是帝王级,那比它小多少才是大臣级?”钱玉趾说,陕西秦始皇陵内外有两重围墙,外垣计算的面积足有2平方公里,两相比较,西高穴古墓显得太小。虽然历史上秦汉是“第二次厚葬高潮”,而战乱不断的三国魏晋时期是进入“薄葬期”,曹墓也可能会“薄葬”,但薄葬究竟到何种程度,目前并无文献与考古参照,当地文史部门
    也没拿出证据,“没有可比较的文献记载与实有墓葬。我认为西高穴古墓规模本身不能作为帝王陵墓的证据。”
    其位:“鲁潜墓志”是悖论
    立:“曹操于公元220年病逝于洛阳,运回邺城葬在高陵,高陵在‘西门豹祠西原上’,正是今天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一带。西高穴村西出土的大仆卿驸马都尉鲁潜墓志,也明确记载了魏武帝陵的位置就在这里。”——所列证据三。
本文共 [1] [2] [3]  页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