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曹操墓引多方猜测或为常林墓
2010-1-9 9:37:00 来源:郑州晚报 阅读:4176
 [    ] [打印]


    驳:查阅《三国志》后钱玉趾认为,曹操在公元218年发布建寿陵“令”后,到他去世仅有18个月,应该说他没有时间与精力来贯彻实施建造寿陵,“遗令”也没说葬在哪里。在盗墓猖獗的年代,安葬曹操应该秘密进行,当时与其后的人们很难知道曹操墓在哪里,这才合乎情理,“鲁潜墓志的年代距曹操下葬差不多经历了五代人,说首次记载方位,依据是什么?记载准确吗?如果记载准确,那么在盗墓猖獗年代,应被盗掘一空,若记载不准确,曹操墓才能存留至今,这是悖论。”
推测
    墓主人是大臣常林?
    “‘魏武王常所用’的常字,可能是突破口。”
    对河南方面观点批驳的同时,钱玉趾提出了新观点,新观点最关键的立论正是依靠他对古代铭文写法的研究。
    发布曹操墓消息时,河南当地称出土有8件圭形石牌,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等铭文,这也被认定墓主系曹操的最直接证据。钱玉趾说,曹操在209年是丞相,曹丕当皇帝时,曹操追尊为武皇帝,史料中并没出现过“魏武王”这样的表述。
    “‘魏武王常所用’的常字要推敲,可能是突破口。”当地专家将此断句为“魏武、王常所用”,他对此提出不同的观点,并举了湖北江陵出土的越王勾践剑等几
    样秦汉时期文物来佐证。越王勾践剑的铭文是“越王鸠浅自作用剑”,“鸠浅”即勾践,兵器铭文都有一个相同的挌式,即先是王侯的称谓,后面是名或姓。“魏武王常所用”究竟该如何理解?他认为,应该解释为“魏武王/常”,“常”应该是一个人,而不应理解为常用。
    “我大胆推测,‘魏武王常所用’的铭文说明不是曹操墓,倒可能是‘常’的墓,这个常是谁?可能就是曹操的大臣常林。”据了解,曹魏时期确有一位名臣叫常林,辅佐了三位皇帝,83岁去世时追赠为“骠骑将军”,葬礼是仅次于君王的“公”的礼仪。钱玉趾说,常的地位与西高穴墓的规模非常符合。
    专家认为还需推敲
    昨日,笔者采访了多位三国文化、考古学方面的研究人员,有些专家说,对于曹操墓的质疑,其实大家都在关注,也在搜集相关论据,力求证据严谨。三国文化研究的两位权威学者对钱的观点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沈伯俊(四川大学教授、博导;四川三国文化研究所所长):钱玉趾的论述我认真读了两遍,对我很有启发。总体来说,他对“曹操墓”认定证据的怀疑是有道理的,批驳有力,但还是缺乏过硬的反证,而提出的常林墓的正面观点,我认为基本上不能成立,需要进一步核实,看能不能提出更有说服力的新见解。不过,对于他这种争鸣的精神值得赞扬,学术界有了争鸣,才能争出真理。
    罗开玉(武侯祠博物馆研究员、四川首位考古学博士):钱的观点体现了他勇于探索和质疑的精神,批驳观点不少都提到了点子上,但推测是常林墓的观点,我不敢随意认同。“魏武王常所用”,如果常是常林,那前面的“魏武王”代表什么?而且对常林的论据比较缺乏,未能解决核心证据问题,论据不一定成立。河南方面解读的“常”字,从文字表达上更合逻辑,但对河南那边提出的曹操墓的结论,我的观点仍然是不能轻易否认,但想全面肯定,还有不少疑问没搞清楚,这样发布消息还是草率了点。我们成都三国文化研究走在全国前列,相对于蜀国的研究更多一些,魏国少一些,但曹操墓的质疑说明,认定需要更加严谨才行。
考古队领队亲述石牌出土详情
    考古队领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潘伟斌:
    2009年11月8日下午,离5点半下班的时间还有20分钟,考古队员尚金山和信应超在大墓前室的甬道门处,清理出一块石牌。第一次发现像样点的东西,两位队员有些激动,迫不及待地用水冲去石牌上浮土。
    尘土拂去,石牌上赫然出现“魏武王常所用扌各虎”字样。60多岁的尚金山兴奋得一下子蹦起来喊:“魏武王!这石牌上写有魏武王!”信应超赶紧打电话向潘伟斌报喜:“发现魏武王啦!”“我当时正在驻地房间整理资料,听到这句话,以为是在开玩笑,可信应超用更大的声音说,是真的,尚老师年纪那么大,都跳起来了。”
本文共 [1] [2] [3]  页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