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解剖大遗址保护的“良渚模式”
2010-1-6 9:47:00 来源:光明日报 阅读:4491
 [    ] [打印]


  就在朱金坤为遗址保护寻找良方时,2007年10月,刚出访欧洲归来的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带来了希腊文物保护的经验:文物一旦发现就要发掘,发掘了就要保护,保护了就要利用,保护是为了让全世界的民众享受遗址这一人类文明成果!王国平还指示,一定要保护好良渚遗址,要让良渚遗址再活5000 年!
  市委书记带来的信息和指示更坚定了朱金坤的想法:一定要兼顾保护区内居民的利益!要让遗址保护与当地群众的利益共享,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良渚遗址与原住居民和谐发展之路。
  在调研中的发现也让朱金坤深受鼓舞:只要保护工作能够为区内群众着想,群众是会支持的。2006年,良渚镇后杨村农户康宏果申请建房,经专家考察认定,该房址为非核心保护区,允许其建房。但康宏果的新房房基一开挖,竟然挖出了4个玉璧。康宏果马上向良渚文化管理所所长费国平报告,管理所与省考古所的专家立即赶到现场进行抢救性发掘。19座良渚文化显贵者墓葬,200多件珍贵文物,由此露出真容。良渚博物馆馆长蒋卫东曾参与这次发掘,他深有感触地说:“由于抢救性发掘,我们把人家的地基挖得乱七八糟,但是农户没有一点怨言,大家都非常支持良渚遗址的考古与保护工作。”
  为了扭转遗址区环境恶化趋势,营造与遗址保护要求相协调的环境,余杭区和良渚遗址管委会先后投入1亿多元,全部关停遗址区内石矿厂,并先后投入150余万元进行矿区绿化整治。将贯穿保护区内的国道南移,关停保护区内的相关企业。
    可持续发展之路:“让良渚遗址再活5000年”
  2007年,良渚遗址考古传出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一座东西长1500米,南北长1800米的古城遗址在这里被发现,这是中国同时期规模最大、营建最考究、配置最高级的古城,良渚遗址的文化价值和展示价值进一步得到了确认。考古专家指出,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堪称“中华第一城”,它的发现将杭州的建城史一下提前了近3000年。
  浙江省文物局局长鲍贤伦更是用“石破天惊”来形容这一考古新发现。
本文共 [1] [2] [3] [4]  页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