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河南考古研究所称曹操墓不存在72疑冢
2010-1-17 9:56:00 来源:东方今报 阅读:2696
 [    ] [打印]

 
    安阳西高穴东汉大墓被公布为曹操墓以来,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时间,既有人认可和赞赏,也有人强烈质疑。昨天,就社会各界争议的焦点问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郑州举行“曹操高陵考古发现说明会”进行一一说明,专家在会上断言“曹操墓不存在七十二疑冢”。 
  昨天,曹操高陵考古说明会上,考古专家回答社会各界关心的焦点问题
  “这次曹操墓出土、征集刻铭石牌及‘慰项石’数量多达60件,部分已经残缺不全。这类形制、质地的文物应为首次考古发现,在现有的传世品中没有见过。”孙新民说,除“魏武王”这一谥号外,其他刻铭内容均为随葬用品的名称和数量,种类较多。刻有“魏武王”铭文的同类石牌共有8件,除了其中一件是从盗墓分子手中追缴而来,其他7件均为科学发掘出土。“慰项石”是警方追缴而来,其形制不同于石牌,但刻铭内容与刻有“魏武王”的石牌类同。
  关于字体
  出土器物是不是仿造的?
  疑问:字体也是比照年代的重要依据,安徽亳州的专家质疑出土器物上的字体和当时流行的字体不一样。
  “石牌刻铭文字的字体比较统一,均为东汉后期流行的隶书字体,俗称‘八分’,是从汉隶演化而来的。”中国古文字学会理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郝本性说,大墓出土、征集的刻铭石牌及“慰项石”等文字材料,包括刻有官称的画像石,从汉字书体特征、铭文体例的角度分析,其年代定在东汉后期至魏晋时期没有疑问。
  “我专门找了洛阳东汉太学的一块碑帖《春秋经》,年代和曹操死时差了45年,字体完全对得上。”郝本性专门为记者拿出碑帖进行比照,相似度非常高。郝本性说,从文物的形制、制法观察,尤其从铭刻随葬用品内容的角度分析,绝无一般现代人伪造的可能。
  关于确认结果
  结论是否经得起检验?
  疑问:河南省是如何确定安阳西高穴东汉大墓就是曹操墓的?该结果能否经得起历史检验?选择在2009年底公布是不是出于参评2009年度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需要或有其他经济利益的考虑?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8年12月12日开始对安阳西高穴被盗古墓进行考古发掘,到2009年12月基本结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新民昨天说,在发掘前期,即2009年4月6日和6月4日,省文物局曾邀请有关专家对考古方案进行论证。在发掘后期,国家文物局于2009年11月9日、12月13日先后两次邀请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和北大、郑大、河大、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和高校的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字学、体质人类学的相关专家对考古成果进行论证。“我们对曹操高陵的认定综合了考古成果和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分别从文献记载、墓地位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人骨鉴定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证。”孙新民说,报请国家文物局同意后,由河南省文物局向社会予以公布。同时,国家文物局将曹操高陵的发掘成果上报国务院。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副主任杜金鹏说,公布考古结果不存在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
  关于“七十二疑冢”
  为何否认疑冢存在?
  疑问:即便这座墓是真的曹操墓,也不能否认疑冢的存在吧?在民间,曹操墓“七十二疑冢”的说法很盛行,最早起源于何时呢?
  孙新民说,已有专家明确指出曹操墓“七十二疑冢”的说法是民间以讹传讹的结果。北宋王安石《将次相州》中“青山如浪入彰州,铜雀台西八九丘”的诗句可能是最早言及曹操疑冢的。南宋诗人范成大诗作《七十二冢》明确提到曹操“七十二疑冢”,后代文人蒲松龄等对此加以渲染,使“七十二疑冢”得以广泛流传,并且也使疑冢位置逐渐有了邺城、许昌、亳州、漳河河底等多种民间传说。其实,曹操墓根本不存在七十二疑冢。
  关于高陵地形
  墓葬从“山阿”跑到平地?
本文共 [1] [2]  页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