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河南考古研究所称曹操墓不存在72疑冢
2010-1-17 9:56:00 来源:东方今报 阅读:2697
 [    ] [打印]

  疑问:曹丕悼念曹操的 《武帝哀策文》中有一句:“弃此宫廷,陟彼山阿。”曹丕为曹操送葬一直送到“山阿”,曹操墓应该在山上,为啥确认的高陵却在平地?
  “‘山阿’指的是小山、丘陵,也就是地势稍高一点的地方,西高穴村古代的地势应该是比较高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 志 清说,经过近两千年的造田取土、河流侵蚀等,地貌变化也是正常的。曹丕的文章是文学作品,可能和实际有出入。
  张志 清说,近年来,河北、河南两省文物部门先后征集到了后赵建武六年的勒柱石刻和后赵建武十一年的鲁潜墓志,都间接点出了曹操墓的方位。鲁潜墓志就是在西高穴村西北地下发现的,它首次明确记载了魏武帝陵的具体方位:“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廿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至墓名堂二百五十步。”由此证明了曹操高陵应该就在西高穴村。
  关于石牌
  盗墓贼手中石牌定墓主?
  疑问:报道说,文物部门是根据从盗墓分子手中追缴的石牌确定曹操墓的,准确吗?
  关于头盖骨
  墓主人是不是曹操?
  疑问:大墓没有出土墓志,很多人都把希望寄托在头盖骨上,只要提取头盖骨的DNA并和曹操后人的DNA做比较,墓主人是不是曹操就真相大白了。
  孙新民说,众所周知,现代人类DNA研究技术和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从生物遗传学和考古学的角度来看,对古代人类遗骸的DNA进行提取和分析,是考古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兴领域,其研究的方法与理论并非十分成熟,因此,出土人骨标本的古代人类DNA研究可能会面临一些技术难题,它取决于两个客观条件:
  一是大墓出土的男性人骨保存较差,生物遗传学DNA技术能否提取到完整、有效的遗传基因数据;二是完全依靠生物遗传学DNA技术来判断该墓男性人骨是否曹操,还有一个技术难题,即必须找到确定的曹操后裔,并成功提取遗传基因数据作为参照,二者才能比较研究。
  关于遗骨年龄
  与曹操年龄不相符
  疑问: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而文献记载曹操终年66岁,为什么相差6岁?也有人提出,曹操的妻子卞王后生于公元160年,死于公元230年,卞王后的年龄应为70岁,为什么和公布的50多岁女子年龄不符合?
  “专家一般依靠头盖骨骨缝愈合程度来确定年龄,人类头盖骨骨缝愈合变化得较慢,鉴定上相差10年左右都是正常的。”张 志清说,目前只是初步鉴定,给出一个大概的年龄。现在男性遗骨发现的不仅有头骨,还有部分指骨,可待将来以生物遗传学DNA技术对遗骨年龄进行进一步确认。
  他说,现在两具女性遗骨的身份尚未确认,在没见到更多可靠史料的情况下,其中一具遗体为卞王后的可能性较大。但另外一名20多岁的女子,身份却不好认定,也可能是卞王后的侍女。古代侍仆为了对主人表示忠诚,也有自愿同死的。
  关于墓志铭
  为何没有发现?
  疑问:古代墓葬中出土的墓志铭一般都是记载墓主传记的文字材料。东汉时期流行立碑,之后的南北朝时期墓葬,也都有墓志铭,为何单单中间这一段没有墓志铭?
  孙新民说,在先后召开的四次论证会上,专家认为西高穴大墓没有发现墓志铭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第一,东汉时期流行墓前立碑,埋入墓中的石刻是不多见的,考古发现更未见典型的墓志铭出土。第二,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曹操有感于汉代立碑之盛祸国殃民,曾专门下过禁碑令,并要求后代对自己的墓茔“不封不树”。第三,这一历史时期,正是墓葬地上石碑到墓中墓志铭的过渡时期,魏晋之后的南北朝时期,墓志铭葬俗才逐步定型。目前,最早的墓葬墓志铭是发现于山东益都的《刘怀志墓志铭》,其纪年为南朝刘宋的“大明八年”,即公元464年,和曹操死亡的时间相差了240余年。因此,曹操墓未见墓志铭应该是正常现象。
 
本文共 [1] [2]  页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