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著名休闲疗养圣地北戴河,一幢幢承载着厚重历史的老别墅,令无数游人心驰神往。然而,广大游客却很难见识到大部分老别墅的庐山真面目。专家们担心,保护不到位将使老别墅很难抵挡历史的风雨。
异域风景线记录历史沧桑
北戴河是中国四大别墅区之一,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现存别墅130余栋。北戴河的别墅建筑始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由英国传教士史德华开其端。随着津榆铁路的修筑,大批英美传教士和商人纷纷在此购地筑屋。1898年春天,清政府宣布北戴河海滨作为秦皇岛“自开商埠”的一部分,被划作“允中外人士杂居的避暑地”。很快一群外国人就成立了石岭会,在北戴河大举收购土地、兴建别墅。据史料记载,至1948年北戴河海滨解放,那里的中外别墅总计719幢,其中外国人所修建的别墅483幢,涉及美、英、法等20多个国家。北戴河因此成为仅次于庐山的中国第二大别墅区。
北戴河的老别墅充满异域风情,形成了一道独特而迷人的建筑风景线。然而,一百多年的风雨剥蚀和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目前保存完好的仅130余幢。为保护好老别墅,有关部门开发了何香凝别墅、东岭会教堂、瑞士小姐楼等8幢各有特色的老别墅。
留住即将淡忘的历史
据秦皇岛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专门研究北戴河老别墅的专家孙志升介绍,几年前北戴河也曾搞过两年的名人别墅游,但并没有做起来。主要原因之一是解放后老别墅被多家单位接收和购买,产权不一导致各单位保护开发的目的不够明确,是游览参观还是接待游客入住,各单位想法不一。每个产权单位对于老别墅的开发利用都有自己的打算,单是协调如何保护开发的问题就很难办;另外老别墅分布比较分散,不像庐山别墅那样成规模成片群分布,很难形成完整的观光旅游产品。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目前北戴河老别墅的保护开发现状堪忧,尚存的不少老别墅或被改头换面失去原有的韵味,或闲置不用,或年久失修、面目全非。据孙志升介绍,北戴河将老别墅根据重要程度不同挂上了国家和地区等不同级别的保护标志。但是说起保护,就涉及到费用。因为老别墅的产权归属不一,所以命运也不一样,有经济实力的单位尽力维持老别墅的历史风貌;而有的单位没有经济实力又不敢拆,光是任自然侵蚀风化,老别墅已经面目全非;还有的单位根据自己的需要拆改,使其丧失了原汁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