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开馆
2009-12-25 9:39:00 来源:深圳特区报 阅读:3195
 [    ] [打印]

 
  安家在水晶宫内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近况如何?成功打捞后考古人员又发现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沉船内价值连城的文物出水几何,真容如何?市民何时能一睹被称为“海上敦煌”的古沉船?
  位于阳江闸坡十里银滩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今日正式开馆迎客,其“镇馆之宝”古沉船以及馆内藏品再度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无穷猜想。昨天,记者千方百计提前进入博物馆,就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疑惑一一进行揭秘。
   


  “南海一号”安家水晶宫
  专为“南海一号”打造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最让游客期待的莫过于古沉船了,在海底沉睡了800多载的“南海一号”自两年前成功打捞后,就安家在了被称作“水晶宫”的三号宫主馆内。
  记者昨天看到,水晶宫是一个12米深的巨型玻璃缸体,为了方便游客参观,馆内特别建造了两条长60米、宽40米的水下观光走廊,墙体用亚克力胶建造。透过透明的亚克力胶板,可以清晰地看到装载着“南海一号”沉船的沉箱静静地安放在海水里。一位何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的水质、温度及环境都与沉船当初所在海底位置完全一样。
  记者设法来到位于展示区上层游客禁止入内的水下考古工作平台,从这里俯瞰下去,装载“南海一号”的沉箱尽收眼底。据了解,平时沉箱全部沉没在水里,为了迎接开馆,几日前水晶宫的水位被放低,所以沉箱顶部难得的一露真容。记者看到,沉箱顶部仍淤泥堆积,有浅浅的积水,有几处可看到淤泥已被清理。正在工作平台上拉着水管对沉箱顶部进行淡水清洗的几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那几个区域正是今年8、9月份时考古队进行水下考古的地方,在其中的2个探方处,记者可以清晰地看到露出的一段古船船舷,虽然浸泡在水中,但是看起来仿佛是刚刚放进去一般。
  “这是我们今年的新发现,木材具体质地目前尚无定论,但是,值得称奇的是,那木材在海底浸泡了800多年保存很好,不但没有腐烂,而且还很有质感和弹性”。参加挖掘工作的广东省水下考古队员林唐欧说起当时的情形仍啧啧赞叹,“从这次考古发现可以推断出,古沉船完整地保存在了沉箱之中,说明整体打捞是成功的。”
  出水文物6000多件
  中国海上考古发现文物最多的要数“南海一号”,据初探,南海一号文物总量约为5到8万件,目前打捞出水的文物有6000多件,其中完好无损的陶瓷就多达4500件。
  记者昨巡视各个展馆,发现这些在水下沉睡了800多年的珍稀文物件件让人叹为观止。
  今年考古挖掘中新出水并展出的部分文物分外引人注目,尤其是陈列在水晶宫2楼走廊侧的部分珍品,似乎依然置身于沉船之内,从未分离过一天。福建德化窑的宋白釉粉盒、喇叭口瓶、葫芦瓶等新出水的文物非常精美,瓷器纹路细腻,图案流畅。其中多件文物还留有来自海底的印记:一套由7个小罐组成的“家族”分外引人注目,其中一个罐口上还保留了五个小贝壳,向游客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海底传奇;一段来自沉船内的重达800斤的碇石表面光滑,但是上面紧紧依附的一大堆沉积物,可以清楚地看到深锲其中的大量瓷片。
  记者发现,精心挑选展出的珍品则藏身在三号展区的六号宫内,这里完全模仿古代造船龙骨的骨架搭建的展厅,置身其中,仿佛处在古船的核心舱位。记者看到,曾经引起极大轰动的“南海一号”出水文物——青釉菊瓣纹瓷盘就摆放在醒目处,一眼望去,该瓷盘宛如菊花绽放,而盘底则仿佛盛了水一样,晶莹剔透。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南海一号”的文物做工精细,大部分保存完整。所有出水文物皆经过脱盐处理,部分珍贵文物还以海水浸泡维持其出土环境。其中,景德镇窑青白釉瓷器引人注目,青白釉又称影青瓷,是仿制定窑产生的新品种,它具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独特风格。
本文共 [1] [2]  页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