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饰的门类比较多,大体来说,有以下几类:一是取用其他器物的形制,加以缩小而制为珮,如系璧、圆形珮、玦形珮、璜形珮、长方形珮和椭圆形珮等,它们多由礼玉演变而来;一是特制的专门玉珮,如带钩、刚卯、司南珮、仇仲等,它们各自有自己的形制和特点;三是各种动植物造型和纹饰的玉珮,如玉人、玉龙、玉羊、玉鹿、玉兔、玉凤、玉鸟、玉鱼、玉蟠桃、玉麒麟、玉蟾蜍、玉蝙蝠、芝、玉藕片以及各种寓意吉祥的传统纹饰玉珮。下面我们择其要者分述之。
系璧和圆形珮:专做腰饰或胸饰用。《说文解字》段注云:“系璧,盖为小璧,系带间,左右佩物也。”所谓“左右佩物”,即指它可以做成来自不同方向的绳带的枢纽。系璧明显是从礼器的璧演化而来,故纹饰也大致与礼器的璧相同,不同的只是尺寸大小相异而已。由系璧演变而来的圆形珮,式样、纹饰则极其丰富,常见的有龙、凤、蝙蝠以及诸如麒麟送子、喜鹊登梅、福禄双全等各式图案。
玦形珮 玦的形状是璧缺一细口,块的本意也许是指有缺口,后来人们赋予它的意义,却是“君子能决断则珮玦”(白虎通),“玦”变成了“决”。《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再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平时佩玦,正反映了他有决断的性格。项羽迟疑不决,实在太缺乏决断,因而失去了一次杀掉对手的机会。看来古人赋予玦的意义运用得相当普遍。玦有具纹饰的,也有不具纹饰的,后者称为“素玦”,前者则有龙纹、鸟纹、藻纹、弦纹等不同纹饰.
璜形珮:亦称佩璜,由礼器的璜缩小而来。一般只有一个或两个孔,便于佩挂。有的佩璜朴素无纹饰,有的有简单纹饰,有的把动物的轮廓变成璜形。佩璜不只是腰饰,也可作胸饰和颈饰。
长方形珮:俗称方牌子,或牌子,明清以来比较盛行。长方形珮有镂空雕的,更多是浅浮雕的。明代有一名叫陆子冈的琢玉高手,擅长在长方形珮上琢浮雕纹饰,或山水享台,或人物树石,并配以诗书铭识,为世人所重,称之为“子冈牌”。后来仿子冈牌随时可见,有的假冒署“子冈牌”,十有八九甚至十有十是假冒的。
椭圆形珮:有的系璧就做成椭圆形状,有的则是实心的椭圆形牌;前者中间本就有孔,可以系绳;后者俗称“圆牌子”,上端一般有一小孔,备穿绳用。常见的有螭纹、龙纹、或者其他人物花卉浮雕。一般椭圆形系璧多为双螭纹之类,而椭圆形牌子则多为人物花卉浮雕。
带钩:坊间又称“龙钩”,它是腰带上的钩,因钩端常以龙头造型,故又称龙钩。其实除了多数龙首形外,还有鸟首形或其他兽首形。带钩的用处主要有二:一是安装在腰带上,供悬挂东西用,或缀在衣襟上,以作钩挂衣襟或佩物用。这样用途的带钩一般都比较细长。二是分别套结在腰带的两端,两钩相挂,作为束腰用,犹如现在的皮带头。这样用途的带钩形体宽厚,两个一对,横着使用。 带钩的料多为玉,硬玉和软玉两种都有,视质地好坏而异。此外也有铜胎嵌玉或纯铜质的。作为束腰用的带钩因形体大,费料,加上是一对,故价格要比单个的高许多。台北故宫博物馆有一对翡翠带钩,形体大,质地好,雕工精,其价值肯定令人瞠目。带钩除了钩端作龙首或其他兽首形外,钩身有素面的,也有雕纹饰的。纹饰有镂空雕螭龙形状的,也有浮雕或阴雕成各色图案的。
刚卯、司南珮、翁仲是古人认为最避邪的三件宝贝。刚卯,方柱形的小玉,长不过寸许,中间有通心穿,四面刻有32字铭文:即“正月刚卯,灵殳四方,赤青白黄,四色是当,帝令祝融,以教夔龙,庶疫刚瘅,莫我敢当。”据说,雕这玩意时辰,应在新年正月出卯时动刀,时辰一过,即要停止,故曰“正月刚卯”。“灵殳四方”是讲该器之形。“赤青白黄,四色是当”意思为四种颜色代表四方,只要佩挂此物,就挡住了所有牛鬼蛇神的侵犯。而“帝令祝融,以教夔龙”则是告诉佩挂者:天帝已让火神警告夔龙不可作恶、不可食人了,违者即被烧死。“庶疫刚瘅,莫我敢当”是说老百姓的疾病,因为有刚卯在身,也被通通挡住。刚卯有如此“神效”,所以自汉代以来,就成为人人喜爱佩戴的玉饰。刚卯的字体为古代殳书,减笔假借,非常难认。也有的刚卯,用汉隶或小篆,一般认为凡字体清朗可读者,皆后人伪刻。
司南佩:其形状是一件两层的玉器,中间凹细处有一个横着的穿孔,为穿绳用。器的两端上,一端雕一把小勺,一端琢一个小盘。这小勺、小盘始出于汉代当时被用来祈求天神的指导,具体操作是:勺置于盘上,令其旋转;转动终止后勺把所指,即提示吉凶与方向 。后来,玉匠摹状而琢成佩饰,便有了“司南珮”。古人认为,出门挂司南珮“是为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