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博物馆是我国西部最早成立的综合性地志博物馆之一,前身是1939年由中英庚子赔款董事会组建成立的甘肃省科学教育馆,1950年改称为西北人民科学馆,1956年正式命名甘肃省博物馆。是甘肃省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也是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甘博自建馆以来,通过考古发掘、征集和捐赠获得藏品82000余件。其中一级品744件(国宝16件)。彩陶、简牍文书、佛教艺术品是甘博藏品的三大特色。特别是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和车马阵、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仪礼简、旱滩坡出土的医药简、泾川唐代大云寺的舍利金棺、敦煌藏经洞北宋淳化二年“报父母恩重经变”绢画等等,是蜚声海内外的文物珍宝。馆藏古生物化石标本中,黄河古象、马门溪龙闻名世界,影响巨大。
铜奔马 汉代 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 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塑造者摄取了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鹰的刹那瞬间。让飞鹰回首惊顾,更增强奔马疾速向前的动势。其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超越飞鹰的一足上,精确的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铜奔马是按照良马式的标准去塑造的,集西域马和蒙古马等马种的优点于一身,特别是表现出河西走马秉赋的对侧步特征。构思巧妙,艺术造型精炼,铸铜工艺卓越。铜奔马被认为是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使者和象征,被视为中国旅游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