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战国早期和田青玉琥 规格:长31.5cm,宽12.5cm,厚0.7cm 年代:战国早期 材质:和田青玉 收藏:北京古玉文化馆 玉琥,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和传世中存有的虎形玉器。有圆雕、浮雕和平面线刻的虎纹,多作为佩饰之用,最早出现于商代。 各个不同时期玉琥的工艺特征各不相同。商代玉琥或作圆雕,或作薄片雕。昂首,圆眼或"臣"字眼;张口露齿,身饰云纹或条形纹等;屈足,作行走状,长尾后卷。西周玉琥为扁平体,昂首,圆口,身细长,装饰简朴。春秋战国时期玉琥则仍呈扁平片状,俯首,或躬身,或直背,椭圆眼,上唇上卷,下唇内卷成孔,肢足前屈,作伏卧状,长尾下垂,尾端上卷成孔,身以双阴线饰龙首纹、云纹等,周边轮廓线常饰绳纹。战国玉琥基本承袭春秋玉琥造型,但雕工更加精湛。 对于上面知识,我们完全可以从北京北京古玉文化馆珍藏的这件玉琥上得到印证。它的基本造型仍是写实风格,头左尾右,蓄势沉着。虎口大张,獠牙尖利,虎尾高卷,气势不凡。通身为典型的战国回纹,时代特征鲜明。 如果再加以细查,我们还会看到,玉琥头顶隐约有尖锐的角伸出。虎为什么会有角?其实,这已经是一只被神化、被创造性地改造了的虎。严格意义上,它已具有了瑞兽的普遍意义,综合了对其他动物的崇拜因素。 这玉琥身上,虎崇拜仍是其基本内容。它来自于早于农耕文明的史前渔文明。在更加远古的时期,虎既是人们内心极其敬畏的对象,同时,也是极其崇拜的对象,甚至更是人自己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寄寓了人驾驭和威慑天地万物的内心愿望。 这是一种极为矛盾的心理。这一种心理,成为一种亘古不断的文化积淀,一直活在今天的民俗文化当中,如民间布做的小老虎、面做的小老虎,都是这种积淀的体现。
地址:北京市西二环莲花池东路16号,天宁1号文化园25A,联系电话:18701622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