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博物馆看展览 绘画这件事是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史一起成长的。自打人类开始打猎劳作,男男女女就开始往墙上涂涂画画。 他们的灵魂之作有: 似猪似河马的熊: ▲摘自《詹森艺术史》 神似仰望星空的狮牛大战(看了很久都没弄清楚左边黑搓搓的三堆是什么部件): ▲摘自《詹森艺术史》 还有长着一脸雀斑的公牛: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 这些灵魂画手们用有色的石头和土研磨成细末,与水或者胶调和,制成了第一代的颜料。 后来随着人类的脚步遍布世界,越来越多的有色矿石被发现和开采,多彩的颜料才真正地进入人类的生活,成为人类用以表达思想和审美的重要的工具。 我们中国传统的国画所使用的正是这些用原始又古老技法制成的颜料,它们与现在普遍使用的化工染料并不相同,具有着保持经久,用不褪色的功效。 ▲仇庆年制作的国画颜料 也正是因为这些化为颜料的美丽矿石,我们才能看到历经千年的古画,依然姿彩艳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石青、石绿 (大青大绿,染天染地) 2017年年底播出的《国家宝藏》将千里江山图推到了我们的眼前。 ▲千里江山图的诞生/国家宝藏 ▲千里江山图局部 将近一千年的山水画,这青、这绿还能在灯光的照射下莹莹地放出依稀当年的光彩。 这是北宋末期十八岁的画家王希孟用宋徽宗赵佶教授的“青绿山水”技法,以矿石为主要原料,远青近绿,覆盖各个山头细流,将千里万里的国土江山缩为近12米的江河湖海、山峦叠嶂。 这些石青和石绿不是现实中的风景,是画师想象世界中的炫目的幻象。 王希孟用的石青色,并不是现在外面卖的石青软管颜料,而是用蓝色矿石研磨成粉末,与胶液混制成的粉末颜料。 “色泽鲜明,晶莹剔透,有珠光宝气和极好的稳定性。而软管中的石青色成画后色彩无光彩,与它们是无法相比的。” ——摘自《传统中国画颜料的研究》 这些蓝色矿石只在铜矿中的表面层生成,被地质学者称为蓝铜矿。但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铜矿都生长着这样美丽的蓝色矿石,所以它又极度稀少,除了博物馆之外,其余的多在私人收藏家的手中作为宝石珍藏。 在它们没变成末末的时候,它们长成这个模样: ▲蓝铜矿石 长成这样: ▲蓝铜矿石 千里江山远青近绿,绿色的颜料叫做石绿,由孔雀石制成。 ▲清中期孔雀石山子 石绿的制作方法跟石青相似。第一要求制者亲自去产矿地区挑选原料,二要亲手将选好的矿石进行一次人工分类,接下来将其不断地粉碎,淘洗,去杂质之后,才能进入研磨阶段。光是研磨就需要半个月之上。 石绿和石青都可以根据颗粒的细度分四等级:头绿(青)、二绿(青)、三绿(青)、四绿(青)。头绿(青)最深,四绿(青)最浅。 直到明末之前,颜料都没有被广泛的制作和贩卖。所以说,古代的书画家所使用的颜料多数是自己家的“手工小作坊”制作的。“制色”也就成了古代画家一种独门的技法。 恐怕也只有那些书画狂人才能把这样美丽的宝石粉碎涂在纸上,而不是捧回家好好珍藏吧。 朱 砂 (是颜料还是药材,傻傻分不清楚) ▲朱砂颜料 朱砂对中国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早在三千年前,殷商先人便开始将朱砂磨成细末,涂嵌在甲骨之中。 ▲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的甲骨 后来,皇帝御批的圣旨要用纯正的朱砂,为皇帝炼制不老丹的得道方士们要用朱砂炼丹,画家画钟馗的时候一定要用真朱砂为人脸和衣袍着色,就连中药中也常常配有朱砂来重镇安神、清火消毒。 被封为镇邪之宝的朱砂在墓葬中更是多用:除菌、防止尸身不腐、镇邪、作棺椁颜料。 1972年,马王堆汉墓被发掘,其中墓主人辛追的棺盖上盖着T型的神秘彩色帛画,它的色彩绚丽,内容丰富,描绘了辛追升天被天神接引的路程,脚下是被镇服的妖魔鬼怪,身边是朱雀华盖,飞黄引路,风伯欢迎,嫦娥玉兔侍两旁,金乌栖息于扶桑之中,烛龙镇守在天门之前。 ▲马王堆帛画 这样精致美丽的帛画以朱砂为主色调,历经两千多年,色彩不变。 朱砂颜料之中还有一种书法家、画家都不可缺少的重要应用,那就是印泥。 “朱砂印尼社深紫红,是漂制朱砂石沉淀在乳钵最下层的一种朱砂,先红带子,厚重沉着,最为美观。 珍珠粉、石钟乳、珊瑚屑、水晶粉能增加印泥的厚稠度和光泽度。 红宝石、赤金粉、砗磲粉能增加印泥的明贵都和永久性…” ——摘自《传统中国画颜料的研究》 也因为这样广泛而且大量的应用,近十几年来,朱砂矿是越来越少。 蛤 粉 (没有人意识到我其实是动物么) 2018年年初,火了一组“唐朝仕女图表情包”。 ▲唐朝胖仕女吃汤圆表情包 照片中的女子一点红唇,浓妆艳抹,真真还原了当时唐朝女子的浓妆艳抹——敷铅粉,抹胭脂,勾黛眉,随后粘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最后涂唇脂。 有诗云“归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里泼红泥”其中红泥便是各种各样的妆容融入水中的样子。 倘若要作画一副唐朝仕女图,这些妆容各个都少不了。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卷(局部) 其中蛤粉便是用来为画中美人面做打底的。它们是由文蛤的壳经风干后磨成粉粉制成的,也是中药药材的一种。 在国画中,铅粉和蛤粉都可以为人物打底,但是蛤粉偏肉色透明,遮盖性不如铅粉强,使用时非常依仗画师的经验和技巧,若是使用不当很容易白色不平或者不均匀。 而铅粉则是古代化工的产物,传说是由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方法,将铅融化卷为铅筒,同醋一起密封桶内,七天后就能刮出“白霜”。用一斤白霜混合四两蛤粉,即成铅粉。可是铅粉也有一大缺点,那就是一旦受潮就会发黑变色。 除了上面提到的主力军以外,传统颜料家族甚是庞大,成员还有: 群青、藏青、雄黄、雌黄(石黄)、土黄、银朱、洋红、藤黄、赭石、花青、胭脂、阿胶…不胜枚举。 每一样颜料的制作不仅是需要足够好的原料(上等的宝石们),更是需要用时间和耐心研磨和提炼的。拿石青来说,光是研磨这一步骤就需要一个月,更不用提淘和、漂洗、沉淀等等了。 在这个方向上,不管是中国画、中国传统颜料还是各种技艺都趋于一致:在每一个环节做到了人力所能达到的极限,才能做出来传世的国宝。 参考文献:仇庆年《传统中国画颜料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