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五千多年前的丝织品
2019-12-6 14:06:00 来源:新浪收藏 阅读:1379
 [    ] [打印]

 原标题:五千多年前的世界最早丝织品!仰韶文化再现重大考古发现 

  据悉,考古研究人员近日在河南省荥阳市汪沟遗址出土瓮棺里的头盖骨附着物和瓮底土样中,检测到桑蚕丝残留物,表明当时包裹瓮棺中亡童的织物是丝绸。

  中国丝绸博物馆、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12月3日共同召开仰韶时代丝绸发现新闻发布会,称在黄河流域的郑州市荥阳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丝织物,经研究证实,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丝织品。

  5000多年前中国先民已育蚕制丝

  12月3日在河南郑州召开的仰韶时代丝绸发现新闻发布会上,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说,汪沟遗址发现的丝织物残存,与此前青台遗址瓮棺中出土的织物为同类丝织物,结合巩义双槐树遗址发现的骨雕家蚕,确切证明中国先民在5000多年前已经开始育蚕制丝。

  河南省荥阳市汪沟遗址出土瓮棺

  青台、双槐树、汪沟等遗址地处郑州仰韶文化聚落群,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核心地区之一。

  出席新闻发布会的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介绍说,根据碳化痕迹孔隙和残留纤维的电镜观察,科研人员在汪沟遗址瓮棺内提取的炭化织物中发现了绞经织物,纱线较细,是四经绞罗织物碳化后的痕迹。借助该馆自主研发的酶联免疫技术,最终确认绞经织物是丝织物残存。

  汪沟遗址出土的碳化丝织品

  “这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丝制品,距今5300至5500年。此前良渚文化钱山漾遗址出土的丝织品距今是4200至4400年。”顾万发说,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时中国的丝绸技术已趋于成熟,而非初始。

  据顾万发介绍,出土残片中有一块“绫罗绸缎”中的罗织物,且经过了染色处理,在织法上采用了较为复杂的绞经结构。为防止掉色,古人对这块染色罗进行脱胶,生丝脱胶后称熟丝,这块罗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熟丝丝绸制品。

  科研人员从瓮棺中取样的现场

  2010年,中国丝绸博物馆设立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开展纺织品相关文物分析检测鉴定等工作。为推动丝绸起源研究,2015年以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展以“寻找中国丝绸起源”为主题的考古项目。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蚕与家蚕的对比图

  据介绍,距离青台遗址不足百公里的双槐树遗址出土的骨雕家蚕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蚕雕艺术品。

  根据蚕的整体造型以及头昂尾翘的绷紧“C”形姿态,专家推测古人雕刻的是一只正处于吐丝阶段的家蚕。“这说明当时的古人已非常熟悉蚕的生长习性,并可以驯化出成规模的家蚕。”顾万发说。

  对推动丝绸起源与丝绸文化研究意义重大

  “丝绸文明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特质和文化符号,我们经常说,亚麻源自古埃及,羊毛源自古巴比伦,棉花源自印度,丝绸源自中国,探寻中国丝绸之源一直是考古工作者关注的重要课题。从2015年中国丝绸博物馆科研团队第一次来到青台遗址以来,我们一直在用最新技术进行着科技考古工作。通过此次考古科研,我们认为,中国最早的丝绸不是穿衣服用的,而是作为一种通天地的神圣物品,体现了一种原始的崇拜,古人认为,蚕的破茧而出象征着得到再生,因此用丝绸包裹着死去的孩子灵魂可以升天。此次考古科研发现对研究中国丝绸文化、传承中华5000年文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赵丰说。

  双槐树遗址出土牙雕蚕

  关于丝绸的起源,我国古代史籍中流传着不少神话传说,据《通鉴纲目外记》载,黄帝妃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之患,后世祀为先蚕”。《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孔颖达《疏》云:“垂衣裳者,以前衣皮,其制短小,今衣丝麻布帛,所作衣裳,其制长大,故云垂衣裳也。”

  青台遗址出土丝织品残片

  顾万发表示,结合仰韶时代的最新考古发现,可以认为中国丝绸的起源时间很可能在黄帝时代,丝绸之源在郑州。考古发现表明,中国可能在裴李岗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丝蛋白,仰韶文化遗址内出土尖底瓶及部分罐的外表饰有线纹,个别器物底部发现有布痕,说明原始纺织技术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甚至更早阶段已经比较发达。上个世纪的考古发现证实黄河流域的河南荥阳青台遗址(距今5300—5500年)出土的罗织物是中国发现最早的丝织品,浙江湖州钱山漾(距今4200年)出土的绢片和丝带是长江流域出土最早、最完整的丝织品。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瓦莱丽?汉森2012年在其新著《丝绸之路新史》中明确认为“中国人确实是世界上第一个制造出丝绸的民族”。

  钱山漾遗址出土丝绢残片

  发布会前,中国丝绸博物馆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建立工作站,以加强考古单位与科研基地的协作,寻找探索丝绸起源的新方法。

  汪沟遗址出土的碳化丝织品

  “以往的技术手段难以实现对碳化纺织品纤维材质的检测。随着酶联免疫技术的不断优化,检测成本的不断降低,我们将在郑州仰韶文化聚落群开展更广泛的样本检测,以期勾勒出这一地区的丝绸起源分布图。”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周暘说。

  (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及网络)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