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城市: |
陕西 - 西安 |
展览时间: |
2011-12-11~2011-12-30 |
展览地点: |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
主办单位: |
西安美术学院、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
出许多探索创新的风格语言,但另一方面,我们又期待有更多既在当代文化情境中生发、又具有独立意识和鲜明个性的创造,以展现水墨艺术的当代生命力,使水墨艺术向着学术的高度延伸。
延佳黎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留校后,就一直扎根于西北大地和水墨艺术的探寻中。她身在西安,感受的是西北大自然景象和现实生活的众相群生,但她关注水墨画坛在语言上的探索与更新,对改革开放时代发展起来的许多水墨新思维、新语言作综合的吸取与取用,通过点滴的实验积累和不断的总结反思,努力形成从观念、感受到表达都自我通融的境界,尤其在语言上建立起了自己的表现方式,为当代水墨贡献了又一种鲜明的体例。
在我看来,从延佳黎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三个富有创造性的语言特点:
一是在图式结构上表现出一种大的格局。延佳黎所画的题材内容并不鲜见,主要是黄土山川的风景,甚至通常是朴素无华的景致,以及生活于斯的农民,但她在构图上对物象作了高度的概括,使画面整体有一种丰沛的气象。就人物而言,她用的是肖像式的体例,重在传达人如自然、形如山水的整体感受,在造型上不落照相之实,也不重复已有范式,而是从整体出发,始终把握整体感觉,像作山水一样塑造人物,使作品达到现代意义的“以神写形”。就山水而言,更可见她独特的布局结构,善于将平远和深远两种视境接通融合,使作品既有景深,显出丰富,又呈平面,显得现代。她含蓄地将抽象的形式韵律与黄土山川的丘壑走向暗合起来,使“写意”的水墨山水首先达到了“形”的“抽象”和“象”的“写意”,这在当代写意水墨中颇有自己的创见,也让人展望她在这种独特的图式结构中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二是具有氤氲化醇、一派天然的笔墨品质。在水墨技法这个最需要真正研究的课题上,延佳黎作了极为专注的探索,形成了湿笔晕染和干笔皴擦互用的方法,着重表现一种视觉上气息升腾,匀停吐纳的空间,使黄土山川浸染在极为淡泊虚静的空气感中。她对生宣的渗透能力和墨与彩互渗的火候的把握得十分到位,在皴法上具备细腻和力度两种质感,而墨色的层次又呈现出非常微妙的把握和手感,这就使得她的作品从乡村的素朴出发,达到高极典雅的意境。
在画面色调的控制上,她主动削弱黑白对比,使用降低纯度的色调画出了精神化的“山水色泽”,这种色泽具有语言上的视觉稳固性和结构感,仿佛塞尚的《圣维克多山》系列那样,凝固了一种“历史的时间”。而在削弱黑白对比的画幅空间中,始终隐约透露出些微灵光,那些光斑风姿绰约,犹如刚刚启开的贝壳,闪烁着幽微的华彩和梦幻诗意的美。可以说,她在黄土基调上画出了水墨氤氲的气息,体现了淘洗后的笔墨素养,提炼出水墨语言新的神韵,也蕴含了对东方“禅”与“道”精神实质的体味,这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水墨画“澄怀味象”的追索和体现,也印证了她对生命世界的敏感和将其转化为笔墨感受的聪慧。
第三个特点当然要论及延佳黎作为一个女性艺术家的独特心性。凭借其细腻和丰富的造型感觉以及在水墨表现上良好的手感,她将画境引入一个与世无争、人烟罕及却诗意盎然的宁静居所,这不仅是她绘画主题的落脚点,更是她为自己营造的心灵栖居之地。她作品中柔软而不甜腻、轻盈而不轻浮的色泽和运笔轨迹,显示了她作为女性艺术家的感性优势,也正是在极为朦胧含蓄的画面氛围中,透溢出她的艺术气质和语言品质。她的画作有一种兼具精神和语言的“透明性”,让人感到她在自己可感、可知、可游的精神境遇中获得了心灵的澄明。
当代水墨的进展依赖艺术家自身对传统材料的坦然继承和独立发掘,依赖艺术家自己对当代艺术美学的敏感体会和独辟蹊径,而所有这些都当回到画家基于纸上天地的耕耘,需要画家对技法、材料的不断试验和敢于突破的生活激情。延佳黎在继承发扬“长安画派”传统的基础上,立足当下,苦修笔墨,关照内心,凭籍丰厚的文化积淀,浓郁的乡土情愫,以新的审美情怀和语言方式,呈现了“当代水墨”的艺术理想,这让人观其画作,视域为之一新。
范迪安 2011年7月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