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4日结束的南宝力皋吐古遗址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位于内蒙古东部草原的这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墓葬群,聚合了多种史前文化形态,在中国东北的古遗址中尚属首例,在整个中国范围内也极为罕见。 南宝力皋吐遗址和古墓位于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东南约40公里处的南宝力皋吐村,是大兴安岭南麓草原与科尔沁沙地的交会地带。 遗址和墓葬的大规模发掘工作于2006年展开,至2008年末,共发掘清理395座45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墓葬,出土1500余件土陶器、玉石器、骨角器和蚌器等随葬品,随后这一地区又发现一处更早时期的原始生活区房屋遗址。考古工作仍在进行中。 从已发掘的墓葬看,墓葬的排列、形制、方向以用葬式、葬俗及出土随葬品相当一致。多为仰身直肢单人葬,少数为侧身葬,但不见屈肢葬。有4座为男女双人合葬、1座三人乱葬,还有一定数量的墓葬没有人头骨。出土的随葬口品中有精美的五星状石骨朵(有人称为权杖头)、罕见的陶人形壶及多顶骨制头冠等珍贵文物。 考古专家认为,这些已发掘墓葬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出土随葬品种类之丰富,在内蒙古乃至整个东北地区都是前所未有的,其多种类型史前文化并处一地的现象也是非常罕见的。“这一遗存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很难归入已经命名的文化类型。”北京联合大学教授韩建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