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央广新闻》8月22日14时47分报道,安徽省宿州市泗县政府在没有得到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决定并将已有近千年历史的释迦寺所在地块拍卖给了当地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去年5月,释迦寺被开发商强行拆除。目前,泗县政府已决定对在释迦寺原址上建设的名仕花园项目进行全面停工,并对开发商开出40万元的罚单。 这件事的处置很有点戏剧性:泗县政府处罚开发商,好比雇凶杀人者处罚被雇的杀手;泗县政府还决定,在县城清水湾公园划拨50亩土地,对释迦寺进行异地重建。将已有近千年历史的释迦寺拆掉,再换地另建一座新的释迦寺,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可惜,古迹不是小汽车、电视机,可以毁掉旧的,再买新的。古迹一毁掉就不能复生,不管重建得多好,最多只能算仿古建筑。因为不再是文物,古迹价值也就永远消失,无法挽回了。 这就是中国的一大怪:毁掉真的建假的。中国大地上到处都在上演这种闹剧。比较普遍的现象是,这边毁掉真古迹,那边制造假古董;比较典型的现象是,同一个城市,一边毁掉真古迹,一边制造假古董。不是有很多县城,一边毁掉了全部老城区,一边又建起了所谓的“明清一条街”吗? 一些地方乐于进行“建设性破坏”,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考虑所谓文化,而是受利益驱动。“毁掉真古迹”是为了拿出最好地段卖钱,而“制造假古董”也是为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官员的追求万变不离其宗,一为显示政绩,二为增加收入。你去同他讲文物保护,讲传统文化,他听不懂,也不屑听。 有什么办法来制止这种“建设性破坏”?我们当然有《文物保护法》,但是,没用,因为文物保护部门根本制约不了政府行为。江苏镇江入围了“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13个宋元粮仓,成为房地产开发商的工地,文物部门能有什么办法?安徽泗县的文化局能奈何泗县政府吗?能制止基层政府“建设性破坏”的,只有其上级政府,但是,上级政府会管这种事吗?下级政府也是为了GDP啊,上级政府难道不理解吗?看来,现在还没有很好的药方。因此,我们只能看着各地继续上演“毁掉真的建假的”闹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