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景区保护款不足门票收入10% 政府被指借申遗捞政绩
2010-8-24 8:54:00 来源:新京报 阅读:3673
 [    ] [打印]

 
  随着“中国丹霞”地貌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热”陡然升温。一些备选项目筹集巨资欲“放手一搏”,另有一些紧锣密鼓加紧进行项目包装……目前有包括杭州西湖在内的35个景区正式备选“申遗”。
  “申遗”究竟是为提升遗产价值、增强社会保护意识,还是地方政府和企业坐收渔利、追逐政绩的手段?各种议论随之而起。
  巨资申遗
  “申遗”不惜成本,保护“捉襟见肘”
  兵马俑年维护费仅几百万
  “中国丹霞”地貌申遗专家组近日“晒出”了一张账单:涵括申遗本身、设施建设,以及景区综合治理在内的各项费用达十几亿元。其中年财政收入不过2亿元的湖南崀山所在地新宁县为“申遗”共投入4亿多元,银行贷款1.55亿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而此种一掷千金的“壮举”早已屡见不鲜:广东开平碉楼为“申遗”花费1.36亿元,河南安阳殷墟投入2.3亿元,山西五台山单是景区整治和搬迁就开支8亿元……在国家项目资金、地方财政拨款、银行贷款等的包装下,申遗项目都成了“重金打造”。
  然而,相对于“申遗”期间巨大开支,“申遗”之后保护费用稀缺已成普遍现象。从北京五大“世遗”曾高达32亿元的修缮资金缺口,再到兵马俑博物馆年均仅几百万元维护费用,众多“世遗”的“待遇”一落千丈。
  据介绍,虽然一些热门景区游人如织,门票收入可观,但落实到保护上的资金极为有限。除去上缴政府、财政、旅游公司和维持人员开支的资金,平均用到遗址资源保护上的资金连门票收入的10%都不能保证。据统计,云南石林风景名胜区2006年至2008年3年间门票收入9亿多元,而用于景区日常维护的经费占门票收入不到10%。
本文共 [1] [2] [3]  页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