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鉴赏知识
玉石收藏的基本知识(九)
2010-8-16 9:02:00 来源:藏市网 阅读:2567
 [    ] [打印]

 
  古玉从流传渠道上可分为传世玉和土古玉两种,传世玉是指一代代经手流传下来的古玉,一般都保持原色,或因年代久远而略微变暗;土古玉则指随墓葬长期埋在地下,后又出土之古玉。土古玉因受地下水土的侵蚀渗染和其它物质成分的化学作用,表面上就会产生一些不同于原色的变化,叫做沁色。古玉的沁色有一定的规律,古书分为土沁(黄色沁)、水沁(白色沁)、血沁(红色沁)、铜沁(绿色沁)和水银沁(黑色沁)等五种,并认为西北地区土燥,出土的古玉土沁较重,多为黄色;南方地区土湿,出土的古玉水沁较重,多为白色。古玉沁色后不仅颜色有了改变,其身价也得到了提高。一般以血沁为贵,铜沁次之,土沁和水银沁再次。如能得五色沁,则最为贵重,古人有“玉得五色沁,胜得十万金”的说法。由于沁色对古玉的身价影响甚大,玉器的作伪者以新玉冒充出土古玉,都要伪造古玉上的沁色。因此,要辨别古玉的真伪,还须对这些作伪之法有所了解。从有关古书资料的记载看,玉器的作伪方法很多。例如将玉器涂满胶水,埋人黄土中伪造土沁;将玉器置入活的狗、猫或刚死的狗、猫体内一段时间伪造血沁;将玉器涂上蜡油放在火上熏烤伪造水银沁等。不过,伪造技术再高明,真假总是有区别的。伪造出的沁色一般因时间短而透入较浅,且必定还带有新色及雕琢痕;火烤油炸的沁色会造成玉石表面形成一层细细的裂纹,用放大镜即可看到。
  翡翠在我国的收藏史较短,一般认为是元明时期才从缅甸泰国传人中国,清朝中叶才渐渐被帝王富豪所追求并成为收藏品的。“翡翠”一词原本指一种羽毛红绿色的翠鸟,后用来专指缅甸硬玉。翡翠品虽然近代才进入我国,年代较玉器为短,但由于其色泽艳丽,矿源又较为稀缺,近几十年来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其价格远远高于古玉之上。翡翠品质地的鉴定基本也是从硬度、透明度、比重和颜色等方面来判断的。翡翠品的化学结构不同于玉石,硬度也高于玉石,为6—7度,能在玻璃上刻划出痕迹,受重击后不易破碎。翡翠品的透明度依其属于玻璃种(也叫冰种)还是油脂种而异,一般以透明度高的玻璃种为最好。在比重上翡翠也高于玉石,为3.3左右。翡翠的颜色有绿、红、黄、白、灰、黑和紫之分,各色中又有深浅之分。其中以翠绿色最为名贵,红、黄色也佳,紫、黑色次之,白色最为一般。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