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廊坊市文物管理处了解到,该文物处6月25日在香河县运河沿岸发现一块乾隆御制诗碑,此石碑对研究廊坊市区域内河流和河流治理的历史提供重要佐证。 6月24日,香河县红庙村附近一村民在红庙村北运河闸口南基台的树林中发现一残碑,翻过来一看碑上刻有字迹,石碑为汉白玉石质,细润坚致,宽1米,残高1.3米,厚0.33米。据当地老人回忆,此碑原有碑座,碑首有蟠龙纹,碑刻为乾隆亲笔御制诗,文革时被推倒,正面涂上水泥灰浆,又屡遭破坏,如今石碑只残存将近一半,碑上有诗句,依稀可见款识,四周环绕云纹,雕刻精美,仅剩文字为“尺落低均疏?引河宣”。 记者看到,此碑文字与《香河县志》载:弘历《御题金门闸》“金门一尺落低均,疏浚引河宣涨沦。通策略同捷地闸,大都去害贵抽薪。”之诗多字相合。香河县志上还记载,土门楼闸又称王家务大闸,乾隆时赐名金门闸,并题诗。根据廊坊市文物处张兆祥处长和工作人员对碑上文字考证,与文献记载内容相符,书法特征与先前发现乾隆御制诗碑上的字体一致,可以断定此碑应是文献所载的乾隆御制诗碑。 据了解,此类石碑廊坊市还有两幢,一幢是安次区回龙亭碑,原位于安次区调河头乡朱官屯村永定河南堤,现仅存石碑和部分石构件,记载了永定河曾6次改道的水文资料,现保存于廊坊市文物管理处。另一幢为文安县崔家坊村乾隆御制诗碑,碑座已失,但碑身和碑额都保存完好,并于1998年建碑亭,是廊坊市所发现历代石碑中保存最完好的,也记述了乾隆时期筑堤防水的功绩。日前,香河县乾隆御制诗碑已运回廊坊市文物管理处,将对研究在该市区域内河流和河流治理的历史提供重要佐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