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南京发现明郑和墓 考古专家缘何封锁消息
2010-6-27 8:31:00 来源:扬子晚报 阅读:2574
 [    ] [打印]


    不少学者认为,郑和归葬南京,其墓至多只是衣冠冢。郑和1433年4月逝世于印度古里,船队同年7月返回国内。这就是说,郑和去世到船队返国历时三个多月,正是炎热的季节,航线地处热带,郑和的遗体显然不可能保存好带回国内安葬,很可能葬在古里、苏门答腊或爪哇。据历史学家古代艺术品研究学者盛华杰分析,此次发现的郑和墓可能还是衣冠冢,但也不排除运回了郑和的骨灰,一切还要等墓室打开才能揭开谜底。从郑和去世的年代看,与此次发现墓的明代早中期,断代是吻合的。
    探墓
    券顶砌筑异常考究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牛首山南麓的祖堂山弘觉寺旁,爬上山岗,眼前是个数百平方米的探坑,数十名考古人员正在清除浮土,探坑中央是一座保存完好的砖室古墓。古墓之所以被发现,主要是上周五,祖堂山福利院施工队在为扩建项目到后山取土时,挖掘机一抓,抓出几块青砖,当时施工队就报告了南京市文物局。
    古墓的墓室总长约8.5米,宽约4.1米。古墓的券顶砌筑则十分讲究,为三券三幅式六层,也就是一层竖排砖下叠压一层横排砖,共交叠成三券三幅。这类形制的待遇,只有明代功臣和王侯才能够享用。记者从已经破口的古墓后壁的洞口向里眺望,隐约能够看见墓室是分为前后两部分,就是分前后墓室。记者看见中间分隔墓室的门道为青石材质,分为左右开启,高约近2米,宽达1米左右,显得十分厚重。据了解,23日上午出土了一对墓志,被运回博物馆。目前,墓室里究竟埋藏着什么宝物,还有待进一步发掘。
    -相关新闻
    牛首山郑和墓
    当年依传说命名
    郑和七下西洋,创下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其死后埋在哪里却是个谜。
    1964年的《江宁文物简志》中披露牛首山的一座墓葬应是郑和墓。此墓坐落在一名为“回回山”的山坡上,旁边有一个郑家村,村中的郑氏自称其祖辈世代在此守看墓地。当地的人则说,这座墓与这一带的罗智墓等明太监墓形制相同,可能是郑和墓。
    1981年,有关部门对“回回山”明代古墓进行了勘察。不久,江宁县文教局将这座古墓修缮一新,正式认定为“郑和墓”,修缮后的“郑和墓”上刻“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之墓”字样。墓下方有七层台阶多组,象征着郑和七下西洋。
    由于当年指认“回回山”古墓是郑和墓主要依据村民的传说和推测,也没有发现证明此墓是郑和墓的文物,因此学界起了争议。不少学者认为这座“郑和墓”不可信,至多只是郑和衣冠冢。但是这桩学术公案没定论,这座古墓就被匆匆冠以“郑和墓”,此后多数出版物中都宣称郑和墓在江宁。

 
本文共 [1] [2]  页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