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南澳I号八卦盒铜锣出水
2010-6-25 9:05:00 来源:广州日报 阅读:1151
 [    ] [打印]

 
    “南澳Ⅰ号”沉船考古发掘现场昨日传来消息,在6月以来的水下考古作业中,不断有新类型的文物出现。除初次发现的一些新器型或新图案的瓷器外,铜锣、算珠、骰子和漆器残片也开始陆续出水。
    据“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队介绍,目前考古队员总共在古船船体清理出约15个装载文物的舱位,而此前出水的5000多件文物,仅仅来自1至5号舱位及沉船表面散落。
    最新文物
    铜锣首出水青花盒现八卦
    据了解,6月以来,水下考古队主要集中采集了二号舱、三号舱、四号舱、五号舱内的文物,数量超过3000件,瓷器类型仍以盘、碗、杯、碟、罐、盒、瓶为主。但青花缠枝花卉纹大罐、青花器盖、青花八卦纹盒、青花人物纹盘、青花“粮”字盘等是初次发现。除瓷器外,铜锣、算珠、骰子和漆器残片也开始陆续出水。
    其中,铜锣,圆形锣面,直径约40厘米,高8厘米。锣身有两个圆形孔,孔直径0.9厘米。锣身有一定程度的锈蚀。据了解,铜锣此前在一些明朝古船遗迹中也有发现,有的存量较多,是作为货物运输;而有的船只也将其作为了船上通讯的手段之一。
    青花八卦纹盒,器盖外壁上绘蝙蝠,下绘道教八卦坎卦。考古人员介绍,整个图案寓意“福如东海”。
    另外,新发现的青花缠枝花卉纹大罐,器型较以往发现的大部分瓷器要高,其高约31厘米,口径约13厘米,底径18厘米,最大腹径32厘米。器身有明显的胎接痕迹。器身外壁绘缠枝菊花纹,通体施釉。
    焦点:
    发现船员尸骨可能性小
    考古发掘预计7月中旬结束,水下考古队员争取尽快将其中文物清空。在这期间,可能发现有关古船船主或船员的信息甚至是尸骨么?
    省“南澳I号”水下考古队长崔勇认为,从过去很多古船发掘的经历看,很少能发现人的尸骨。原因是每当船只遇险或触礁,船员往往会选择弃船逃生。“南澳I号”离岸近,附近露出水面最近的礁石只有500米,因此船员很大可能已经逃生。
    “南澳岛缺淡水 不利文物上岸保存”
    据了解,在目前已出水文物中,虽然考古队员做了周密的保护措施,但有些瓷器釉面仍免不了出现龟裂等现象。“南澳I号”考古现场领队孙键表示,在所有瓷器出水之后要完全保持原貌很难做到,考古队目前只能尽量让储藏文物的仓库保持湿润、恒温的状态,每天都会对文物进行浇水。之所以不把文物就近送上南澳县博物馆进行存放脱盐,他表示,是因为汕头南澳岛缺少淡水,不可能让文物始终在不断更替的淡水环境中脱盐。最大的可能性是,在文物全部发掘出水后,将走水路进入省博物馆保存和淡水脱盐处理。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