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位于大学路与文昌路交会路口东北侧的原邗江县政府考古发掘现场,已出现不少唐宋瓷片及疑似唐代“黄泥墩”的遗迹。近日,扬州唐城遗址文物保管所、唐城遗址博物馆建馆30周年,在此间举行的报告会上,中国社科院和南京博物院考古专家认为,扬州唐代遗址、文物的考古发现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唐城青花瓷的发现,将中国瓷器历史推前几百年。
在扬师院里挖出唐城
扬州文物局副局长顾风介绍,扬州考古工作可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抗战时期,日本学者安藤更生在扬州考察古代城址,写出了《唐宋扬州城的研究》。
江苏省原考古学会理事长,南京博物院考古部副主任、研究员,著名六朝、隋唐考古专家罗宗真,于上世纪70年代主持了扬州唐城考古工作。报告会上,罗宗真回忆说,原扬州师范学院在一项工程的建设中发现了文物,哪知就此揭开了唐代扬州的神秘面纱,“没有想到地下埋藏这么丰富。”直至1978年,考古实物史料证明并充实了唐代扬州的记载。
唐代扬州经济超首都
罗宗真介绍,当时发现唐代扬州城市范围的线索后,再通过蜀冈上的文化层堆积,考古队员对唐代扬州城的范围、格局有了了解。其次,在现在的汶河路一条线上,还发现了古河道、古桥梁和船舶,这与文献记载相符。特别是桥的遗迹有7米宽、30米长,桥下有护桩,桥下结构清晰。罗宗真称,这座桥的规模这么大,当时就有人猜想,这座桥是不是二十四桥之一呢?此外,桥旁边还有两条用于运输的船,虽然毁坏得很严重,但还是可以看出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