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西安蓝田发现世界上最早的烧制砖
2010-1-30 8:35:00 来源: 西安晚报 阅读:1232
 [    ] [打印]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当时的人过着聚落生活,住着简单的土坯房,这是人们对那个时期的普遍认识。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蓝田发现的一处高规格的聚落遗址却颠覆了这一说法,当时人也用“砖”,这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最早的烧制砖。
  5块烧制砖房屋中起加固作用
  2009年8月,配合西安至商州高速公路项目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蓝田新街仰韶文化遗址进行了发掘。遗址位于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和灞桥区燎原村,总面积20余万平方米,正在建设的西安到商州高速公路从该遗址中部穿过。
  考古工作者从发掘的4个灰坑中发现了4块极为特别的陶器,后又采集了一块同样的陶器。这5块陶器均呈平面直角板状,厚3厘米,细泥红陶质,制作精良,一面磨光,另一面为原始涩面,并保留草拌泥粘痕。
  在以前的同时期遗址中未发现过这类陶器,考古人员经过仔细研究,认为这5块陶器均有一面磨得非常平滑,而另一面却有粘贴的印迹,同时根据遗址中发现的地面建筑等判断,这5块特殊陶器应该为最早的砖类的建筑材料。这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砖,也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烧制砖。据悉,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砖是在西亚发现的距今8000年的纯粹泥坯制砖。
  考古学者估计,当时的人主要是将这些砖固定在房屋的墙角内以防止土坯被风化,使房屋更加稳固,可见在当时人们盖房子已经开始使用砖了。
  “圆点勾叶”陶器颠覆学者认识
  在发掘中,出土了一些陶器,多为平唇口尖底瓶、宽沿深腹盆、敛口平地钵、筒形罐等器物,这些器物与其他此时期的遗址没有多大区别,然而令考古工作者惊奇的是发现有纹样复杂、烧制精纯的彩陶盆以及用细线刻画而成的“圆点勾叶”纹样的陶片。
  半坡遗址为仰韶文化早期遗址,半坡陶器中的人面鱼纹闻名遐迩,在仰韶文化早中期均可发现类似的制作精美带纹饰的陶器,然而在仰韶文化晚期却很难见到这样的陶器,基本上使用的是粗大、简陋的陶器。因此这些精美陶器的发现颠覆了学者对仰韶文化晚期物质文化的认识。
  玉器发现将蓝田玉时代提前
  在该遗址还发现了近50件玉器,主要是簪、笄、锛等,均出土于灰坑和灰沟之中。目前资料显示,在仰韶文化时期遗址中,玉器如此数量的集中发现,在关中乃至整个陕西地区尚属首例。
  中国有新疆“和田玉”、陕西蓝田“蓝田玉”、河南南阳“独山玉”及辽宁岫岩“岫玉”四大名玉,对四大名玉之一的蓝田玉的研究较为模糊。这些玉器发现于蓝田,材质又与当代蓝田玉相似,为蓝田玉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将蓝田玉时代提前。
  蓝田是当时居民最宜居场所
  至目前该遗址已发掘2300平方米,发现房址、灰坑、灰沟及陶窑等遗迹150余处。房址发现两座,均为地面式建筑,为仰韶文化晚期遗存。根据目前的发掘资料推断,新街遗址可能是仰韶文化晚期浐灞流域一处规模较大、等级较高的中心聚落,此地区近水、背山、向阳、地面开阔,是当时居民居住的最佳场所。本次发掘为探讨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和研究中国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佐证。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