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展会资讯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遗珍展开幕
2010-1-2 9:59:00 来源:浙江文物网 阅读:1782
 [    ] [打印]

 
    12月30日上午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举行了隆重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蚕桑丝织技艺》遗珍展”开幕仪式,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鲍贤伦,杭嘉湖地区的文广新局领导,“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传承人代表及支持项目申报和展览的相关单位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杨建新厅长致开幕词,蜀锦的传承人代表传承人发言。
   


    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五千年来,它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由浙江省文化厅牵头、联合江苏、四川共同申报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已于2009年9月2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将有助于全世界人们尊重这一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化遗产,认同它的珍贵价值,也有利于中国蚕乡与世界的交流与对话和这一遗产的保护传承。
    为更好地让社会各界了解“中国蚕桑丝织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丰富内涵,促进公众参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特举办“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蚕桑丝织技艺》遗珍展”,展览由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物局共同主办,中国丝绸博物馆承办。展览分:蚕乡遗风、制丝技艺、丝织奇葩和保护传承四个部分,主要展示已列入“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中的蚕乡民俗活动;清水丝绵、杭罗、宋锦、缂丝、蜀锦、双林绫绢的制作技艺、代表作品以及这些项目的传承人介绍。共展出展品70余件。展览时间为2010年1月至2010年3月。
    下午在中国丝绸博物馆还召开了《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传承保护座谈会。与会者纷纷畅通了传承保护的思路。蜀锦的传承保护责任单位蜀江锦院提出用传统文化开发文化产品,先做市场,做品牌,加大宣传,已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宋锦的传承保护责任单位苏州丝绸博物馆提出了要招聘人员进行培训;挖掘传统织造技艺,扩大织造技艺的范围;在传承保护方法、方式上开拓创新。双林绫绢传承保护责任单位提出已着手开辟专门的场地,恢复手工砑光整理和绫绢织造。杭罗的传承保护责任单位提出要建立一个共同的网站;统一口径进行宣传;申请“中国蚕桑丝织”品牌,用于电子商务。杭州师范大学提出要成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指导管理整个项目;在杭嘉湖地区的村落形成生态保护区,把蚕桑丝织非遗的根基留在这里。中国丝绸博物馆提出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今后工作的关键是保护、传承和振兴:保护传承要多途径探索;终极产品的开发、利用以及组织机构、规划等设想。
    展览和座谈会将对扩大“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宣传和今后如何做好传承保护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