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长江中下游文明向前推进了一步-东山村遗址解读
2010-1-26 9:07:00 来源:姑苏晚报 阅读:1123
 [    ] [打印]

 
  昨天上午,带着从张家港东山村遗址现场考察后的兴奋,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多位中国考古界顶级专家,在东山村遗址考古成果学术讨论会上,不约而同地用“震惊”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把长江中下游的文明向前推了一步”
  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徐光冀对东山村遗址的考古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今天看了现场,觉得这个遗址把长江中下游的文明向前推了一步,过去我们只知道良渚文化达到了一个巅峰,但是它从何而来?一直没找到源头。东山村的发现为这个寻找提供了太多重要材料。”最大的一座崧泽文化时期的房屋面积约有80平方米,且遗留的柱洞很大,特别是墓地按尊卑贵贱分开使用。——种种细节让徐光冀非常兴奋:“氏族头领和平民已有如此明显的社会区别,这一点很重要,说明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阶级分化了。”他还对大型墓葬中出土的大型石钺、石锛不是实用器而是礼器印象深刻,比如M90中随葬的5件大型石钺和1件大型石锛,磨制非常精致却未见使用痕迹。
  东山村遗址在崧泽时期处于一个中心地位
  作为氏族社会、部落文明发达与成熟的一个重要体现,东山村遗址大型墓葬在出土器物量的丰富和墓坑规格方面的突出特点,令与会专家非常欣喜。“上海青浦的崧泽遗址出土了150多座墓葬,出土器物最多的一座,不过20余件;浙江一带的崧泽墓葬首先规格都比较窄,而且器物出的也不太多。 ”而东山村遗址的墓坑规格大,墓长普遍在3米左右,最长的有3.3米,宽在1.6米左右,最宽的有1.7米~1.8米。M90、M91、M92、M94、M95、M96等6座墓葬的墓坑长度均在3米以上;单个墓葬随葬品的总数多,大多在30件以上,最多的有56件,陶器种类丰富,数量较多,大多在20件以上,普遍发现有厚胎大口缸等;最能代表墓主身份与经济实力的随葬玉器更是数量多,种类丰富。这些特点都令专家们认定,东山村遗址在崧泽时期处于一个中心地位。
  “这儿是长江下游地区与黄河地区文明的交汇点”
  长期从事黄河地区文物考古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星灿把东山村遗址与黄河地区的同期文明遗址进行了比较,“东山村遗址达到20万平方米,这个规模是同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不可比的,而且墓葬中出现许多礼仪仪式,比如大型的石质礼器,比如随葬品的摆放位置,这都是重要的文明发展信号。”陈星灿还认为东山村的出土器物与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的文物有互动,“比如说,东山村出土的大肚瓮与黄河中下游地区同时期的大肚瓮非常相似,只不过,前者是灰色的,后者是红色的。 ”他进而认为,这就是当时长江下游地区与黄河地区的人们已经有了直接来往和交流的一个极好例证。“东山村遗址的出现,应该引起我们在文化重组上的一些思考,因为这个遗址可以视作是长江下游地区与黄河地区文明的一个交汇点。 ”复旦大学教授高蒙河表示。
  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司长关强则认为,地处长江之滨的东山村拥有如此惊人的文明程度,应该是长江下游地区文明与皖江平原、宁镇地区史前文化碰撞的结果,“一个文明的发展一定离不开兼收并蓄。 ”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