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甲骨文的艺术地位与收藏价值
2010-1-24 9:10:00 来源:转载 阅读:1531
 [    ] [打印]

    龟,被人类视作神物。是人们心目中崇敬的图腾,是祥兆的象征。古人对龟的崇敬由来已久。从红山文化墓葬中出土的玉龟到三国时魏王曹操歌唱的“神龟”,这种神秘的崇敬感始终没有消失。商代占卜者唯独钟情于龟,也许还有更深层而尚未为我们所发现的文化意义,甲骨文中屡见有商王“获龟”的记载,可见其受到重视的程度。在殷商古国,甲骨文是巫司集团内部使用的文字。这些用来占卜的龟甲,都是举行某种特别的祭祀活动的祭品,因参与祭祀活动而获得了可以通灵的神秘曲道。牛骨甚至虎、鹿、人骨也会被用来作为占卜祭祀的材料,给神灵留下选择的余地。从研究中发现:这些字迹中有不少到现在还残存有朱砂的痕迹。我们知道,朱砂在中国古代自山顶洞人以来就一直被赋予神秘的意义,在参与大多数原始宗教活动时,在字迹中涂上朱砂,使这些字迹获得更高的意义后传达给神灵。由此有“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之说。所谓典册,就是写有文字记录的竹木简牍,作为重要的国家记载,被编排成册并保藏起来的官方文件。这显然是一些手写墨或朱书文字。周朝初年的人曾说商人的先王曾经拥有文字记录的历史,但这些材料只是当时实际使用的文字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文字都因为附着材料的腐毁而不存在了。                   
    人类的文字发明,是一件无论如何去评价都不会过分的伟大进步。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件。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最系统、最丰富的古代文字,是商代王室进行占卜活动时的甲骨文字。始称“千年神甲、文字始祖”。从王懿荣时代开始,至今已整整109年。时至今日,其研究成果已经深刻地改变了现代中国人的历史观念,美学趣味甚至最基本的知识结构。所以“在中国古代历史传统中贯穿一条特殊的主线,它在甲骨文中表现出来,它是多种来源汇合起来的一个主要的、压倒一切的因素,是中国的形象的最基本的催化因素。”
    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位意大利人安东尼奥·阿马萨里怀着对中国文化的崇敬,远涉重洋来到中国,潜心对甲骨文进行研究和探索,在所著《中国古代文明》一书中有一段精辟的表述“我认为,这些具有高度文化价值与精神价值的中国文物,也是中国文明在诗歌、音乐、绘画,艺术和公共道德领域具有无与伦比的特色的缘故。中国具有这样的人文传统,又若能以新的眼光认识到它们的价值,那么,她将以充分的尊严来向其它民族的文化与文明开放,而这,至少对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事业来说是和重要的。”作为中国人,我们对自己的祖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辉煌艺术财富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 甲骨文时代虽然早已过去,但三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享受到它所表现出的华美和尊贵,体味到生命的愉悦与快乐。其艺术上的优美与丰富,在今天仍然能以新的形式击起人们的艺术感觉和神经。因为她从来就蕴藏着原生态的艺术基因,这种基因将跨越时间,跨越种族文化,地理空间等诸多隔膜,被现代人的心灵所激活,从而创造出新的艺术语言来。       
回首甲骨文艺术的神秘活动;在契艺的过程中有两点值得我们去搜索:一是即兴式的契刻虽然受到工具和材料的局限,只能以一刀一笔的线条来进行简捷的表现。然而这种简捷而抽象的表现,正好捕捉了生命瞬间的激情。二是作为占卜的贞人或与神交达的巫师受到在龟甲兽骨上占卜所产生的卜兆裂痕线条的启示后,对简单线条所产生的奇特效果开始萌发出神秘的偏爱。
画为书之源。从绘画角度看:在文字被创造出来之前,已有岩壁画存在,中外皆然,这说明文字晚于图画。线条其实是非常主观的东西,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无不以点,线,面的形式而出现。人类使用线本身便是对自然物体的一种概括和抽象表达。因此,对于线条的熟练使用,可以看作是早期其人类智慧高度发展的标志。在现实世界中,线条主要存在于人类的感觉中,自然界中最接近线条的是物体的裂痕,尤其是某些有规律的裂痕。在甲骨的占卜的裂痕中,商代人相信天地万物衍生变化的秩序与规律,乃至这些秩序与规律后面的神的意志都是抽象而准确地。那就是甲骨卜辞作为在神的召唤下,巫师贞人们的人为线条与钻灼而得显示神的意志的卜兆线条,一起构成了神物交达后撞发出的一幅幅抽象图画所留下的凭籍,也是商人“因迹生象”产生绘画活动的物证。
    华夏书同文。从书法角度看:汉字在其漫长的嬗变过程中始终与书法的演化互为作用,相辅相成。实用性的占卜不但促成了书法上的递化,书法上的变化又直接造成了字形构造的升华。从商王盘庚将国都迁殷以后,历代商王占卜的甲骨都有流传,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从文字上看,甲骨卜辞中时代最早的第一期武丁时期的刻辞艺术成就最高。其风格宏放雄伟,瘦劲锋利;起笔圆,收笔尖,曲直相错,富有变化,不论肥瘦,用笔遒劲。契书后分别填上墨或朱,使整体更具神韵,堪称书史奇迹。此后各期卜辞或是衰落期,或是复兴期,其水平都没有达到武丁时代的神采。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中国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的三要素和对称、稳定的格局。因此,殷人契书活动“落笔生迹”是产生中国书法之根源。
    印从书中出。从篆刻角度看:古人用自然界之神物做创作材料,在龟甲兽骨上的契刻活动,有着与天地交流的使命,具有生命形象所呈现的形体结构和性情意味。我们知道,因龟骨不平整、质硬油滑,契刻时要比今天我们在石质上镌刻的难度要大。契法上,起刀较细,方刀居多。因刀的材质各异,有锐有钝,所刻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常常粗细不一。有些契刻作品甚至小如米粒,纤细如发,显示殷人精美的刀技。其结构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有的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有的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彰显着古朴多姿的审美情趣。其“闪冲单刀”和复刀的应用以及朱文白文的存在,充分证明商代贞人已具备了高超的篆刻技艺与刀法。从根本上讲,甲骨契刻的活动应该改变当今“印宗秦汉”的片面学术观点,从理论上确立“商秦汉”三足鼎立的篆刻局面。
    (三) 甲骨文在清末就有“一两黄金一片骨”之事实。从甲骨文出土的15多万片总量上看,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甲骨文现落于国外的博物馆和私人手中。谈到国内的甲骨文收藏,已故甲骨文泰斗胡厚宣先生说:“当以北京图书馆为最,计三万余片,多为刘体智旧藏,刘氏则得自罗振玉及孟定生。故宫博物院次之,得自明义士等。明氏所藏,即《殷墟卜辞后编》原物,有两万余片。再下来,就属山东博物馆了。”目前,散落于国内收藏家和民间的估计在万片左右。
    随着收藏市场的兴起,少量藏于民间的甲骨开始流向市场。特别是甲骨文出土地安阳周边的农民因“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原南京中央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发掘出土和解放后的几次大规模的挖掘出土时,从地皮浅层处拾到一些零散骨片,运气好的也会找到较大的卜骨。这些人因受市场的影响,开始进行私下交易。安阳、开封、洛阳等地的古玩市场常常可以低价格买到,北京的潘家园、大钟寺、琉璃厂等地也能见到。特别是有些假冒和“老骨新刻”的所谓甲骨也流向了市场,收藏者要特别小心,必要时最好请专家掌眼。
    纵观1997-2008中国艺术品市场,其中甲骨文的两次拍卖最值得我们关注;2004年的上海崇源拍卖的成功结果,二十片甲骨已5200万人民币成交,这显然不仅仅是一个数字问题,它背后蕴藏着甲骨文良好的市场前景。对天津“孟广慧旧藏甲骨”的拍卖,上海崇源拍卖公司作了详细的市场调查和研究,对这批甲骨拍卖前制定了一整套完整和周密的计划。2004年6月他们在上海复旦大学与有关部门组织一个高级别的学术研讨会,邀请了一批甲骨文专家和学者对此次拍卖藏品进行了学术定位。并针对甲骨文拍卖是否合法,私人收藏的甲骨文拿出来拍卖是否合法等问题进行法律咨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文物行政部门在审核拟拍卖的文物时,可以指定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优先购买其中的珍贵文物,购买价格由文物收藏单位的代表与文物的委托人协商确定。上海崇源公司在2004年4月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这批文物的拍卖信息后,尚未收到文物部门要求优先购买的通知。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五十条规定,“孟氏甲骨文”的拍卖是合法的,而且无论国有还是私人买家购买这些甲骨文也合法。除限定在国内,对于是国有单位还是个人,将没有限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先登先生说:“上海崇源拍卖的这批甲骨文精品是中国文博史上最有价值的文物,这批孟广慧旧藏甲骨文具有三千年历史,是商代灿烂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文物考古史上千载难逢的。上海崇源有幸对这批文物进行拍卖,可以说是创造了拍卖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 2004 年国内文博领域拍卖的一件大事,它代表着中国拍卖业正走向成熟。”
    “梦斋甲骨”没有这样幸运,虽然与“孟广慧旧藏甲骨”相比各有千秋。“孟氏甲骨”20片,约150字,其中8片较大,并有1983年在《古文字研究》第8期发表的正规出版物。而“梦斋甲骨”为98片,近500字,但没有大片。虽于1999年以“原拓本”形式著录却未正式发表,没有出版物.关键是里面有伪品,学术定位不高,尽管有嘉德公司的举槌,最终;2005年11月,估价为600万至700万元的98片甲骨文还是流标了。
有幸的是:张世放所藏甲骨文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先秦研究室的鼎力支持,在著名甲骨文学者宋镇豪研究员领衔下,通过筛选、鉴定.墨拓。从几百片甲骨中精选出381片,其中大片11件,小片370件。其特级品中有非常罕见的“朱文”信物卜骨,两边还有插口,是典型的部落间传递信息的物证。有一件大片的甲骨上非常精美的契刻着30个字的天干地支;还有几片上有新的文字发现,一些小片的甲骨稍微放大以后,完全是一件件高超的篆刻神品.因此,张氏这批甲骨藏品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能代表当代民间收藏的最高水平.其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在国内首屈一指。
    (四)甲骨文作为一种稀有的艺术品,为藏家所珍爱。特别是近十年来其影响力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过去几年里,市场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把更多剩余的资金和注意力吸引了过来,形成了很强的聚集效应。很明显,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未来发展前景带动了中国艺术市场,乃至全球市场对中国艺术作品的追捧。2008的艺术品市场,较之2007在整体上呈现出了更为多元变化的特征,其复杂性与多变性,无疑又与市场外部环境的发展变迁、市场内部结构的激荡调整以及市场未来的趋势变化互为表里而密不可分,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们在对现状把握上的难度,也更增加了其在后市发展上的不确定性。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事件即是起源于美国房次贷危机并逐渐演化为目前一波接着一波而来的金融海啸。 经济学家指出,美国房次贷危机在2006年下半年已出现端倪,2007年则从美国房次贷的局部市场逐渐影响到了全球金融市场,而2008年8月随着二季度美国联邦国抵押贷款协会(简称房利美)和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简称房地美)经营巨额亏损的财务报告公布,人们对于由美国房次贷危机所引发越来越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忧虑则有增无减。到了2008年9月中旬,随着美国雷曼公司的破产、高盛与摩根斯坦利从投行向商业银行的被迫转型,不仅一年之前还让人艳羡的华尔街模式被彻底抛弃,而且美国政府也不得不再次抛出7000亿美元的新拯救计划。
    美国经济进入衰退已经成为事实,很多的预测都认为这次美国的困难期将会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事实是当房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大量对冲基金与金融机构受损已成现实之后,当诸如纽约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的精英们的钱包注在2008年内要急剧缩水甚至朝不保夕之时,所谓的艺术市场中的“投资资金”当然会出现大幅度“退潮”的现象,这无疑也在很大程度上会波及艺术品市场,并成为左右近期行情的负面因素。
    回顾2005年中国艺术市场(以书画为主)出现喷井式的价格上升热潮,原因除了中国经济连年上升所产生的强大购买力以及中国书画长期偏低价格所积蓄的上升能量,大量华人投资者资金的入市, 加上部分人为炒作行为的推波助澜, 造成了这一炽热的市场现象,特别是中国画作品价格普遍在一两年内有数倍的升幅。然而,在这个中国书画投资热潮中,由于失误率偏高,大量的膺品和不具价值泛泛之作到处充斥, 并透过大大小小的拍卖行、展销会和经纪人推入市场,令80%以上的投资收藏者受到不同程度的误导和损失,因此在2006年始至今的书画市场做出了应有调整,这是完全符合客观规律的因果循环现象,今天书画市场淡静低迷的苦果实际是承受2005年失误的前因。
    事实证明,凡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并具有真正历史价值的作品,不会被市场所淘汰。事实上,艺术市场投资的飙升并非一个突然的、孤立的现象。当藏家少,资金的进入就弱,甲骨文以稀有著称,真正的收藏队伍还没有建立,从整体上分析目前尚处于曲高和寡的境地,如果有眼光具有前瞻性的藏家和投资机构,应该把收藏目光转向选择甲骨文艺术上来,在市场低位时“建仓”。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艺术品购藏早已超越国界,研究者指出“对中国艺术品的投资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热点”,甲骨文的收藏预期不会太远。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