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三星堆“巴蜀图语”神秘字符是古彝文
2010-1-18 9:51:00 来源:成都商报 阅读:3060
 [    ] [打印]


    他们认为后面字中的前10个字意思大致是:“牛皮口袋(或獐皮口袋)被鼠咬破(留下痕迹),(以此为突破口)巡查兽类的踪迹”;认为这可能是古代的一种侦查手段或者侦查制度的缩写。其余的字翻译出来是“命令六龙(人名)掌管兵马牛(军权),指(一)名(人)掌管财务(财权)”,翻译出来的意思可能是指的一种财务管理制度,说的是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要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头上去。所列62个字的左下方那几个字从字面上直译的意思是“决定要放过年(假)”。意译的意思可能有“年终之后可施行或可执行”,这可能是一种公文类型的书写手法。
    62个神秘字符
    是古巴蜀四体古彝文字无疑?
    胡成荣认为,上述这些巴蜀古彝文字,考古界因不识其字,不知其体,更不懂其所书写的内容,故称其为“巴蜀刻符”或者“巴蜀图语”等不一而足。事实上,这些巴蜀古彝文与今西南彝文之间的字形、字音、词义和语法均属相同关系。两者之间字字相通,句句相通,古今相通,语法也相通,因而可以用古彝族文字准确破译出来,这些证明,所称“巴蜀图语”、“巴蜀文字”不仅是古彝文,而且是“四体古彝文字”。
    胡成荣和窝底子确认为,早期的彝族象形表意文字,是最早的原始文字,是从万年以上的象形表意原始文字中保留下来的,是早期象形表意古彝文,三星堆博物馆里陈列的62个字100%可以用古彝文解读破译。所陈列的这些字,在凉山彝文中可以查找出36个字,约占总字数的58%,在凉山毕摩经书上可以查找的有12个字,约占总字数的19%,在川滇黔桂彝文字中可以查到的字是14个,约占总字数的5%。所以他们认为,之前所称“巴蜀图语”其实就是古巴蜀四体古彝文字无疑。
    彝文教授:
    三星堆文明和古彝族文化可能同源
    “可以肯定的是三星堆文化与彝族文化有很多相似性,两名古彝文研究者经过实地考察研究分析做出的译文还是有非常高的可信度!但是如果能够找到相关印证将是一个突破!”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教授阿牛木支认为,自三星堆遗址发现以来,其一直在四川、云南、贵州一带的彝族人之中获得了某种隐秘的认同,三星堆文化与彝族文化在器物、文字等方面非常相似,三星堆文明和古彝族文化可能同源。他认为要是能在考古发现、毕摩的经书以及文献找到一些和“神秘字符”一样的字或者句子,通过考古发现和研究找到生活方式、迁徙路线、祭祀方式等方面的印证的话,那将是对三星堆古文明研究的一个突破!
    文物管理局:
    巴蜀图语并不是三星堆出土文字
    “三星堆现在已发现的刻划符号只有7个,巴蜀图语并不是三星堆出土文字。三星堆的符号和巴蜀图语有相似性,因为我们展厅里把这几个刻划符号和巴蜀图语放在一个版面上,有学者误解了,认为巴蜀图语是三星堆出土的。”据广汉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朱亚蓉介绍,“巴蜀图语”是三星堆周边一些地方陆续出土的,是战国到西汉之际巴国与蜀国青铜器等器物上的符号。这些器物包括兵器、乐器、玺印等等。它们既和甲骨文、古彝文不同,也与后来的巴蜀文字不一样,这些符号被专家认为可能是四川地区早期文,将它称为“巴蜀图语”。
    朱亚蓉表示,有学者研究三星堆博物馆里陈列的神秘文字符号,无论是“巴蜀图语”还是三星堆出土的7个刻划符号,都是对古蜀文明的研究,百家争鸣更有助于古蜀文明的研究和交流。
    名词解释
    毕摩:毕摩是彝语音译,“毕”为“念经”之意,“摩”为“有知识的长者”。是一种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祭司。毕摩学识渊博,主要职能有作毕、司祭、行医、占卜等。在彝族人民的心目中,毕摩是整个彝族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是彝族文化的维护者和传播者。
本文共 [1] [2]  页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