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古建保护拒绝“变味”
2010-1-13 9:37:00 来源:南湖晚报 阅读:2703
 [    ] [打印]


  嘉兴市文保所所长方包清证实了这些话。然而,据方包清说,施工单位在对冯家老宅进行最初的拆除和整修时,并没有上报文化部门,没有得到相关审批就擅自开始了整修,这是错误的。最近的批复,带有“抢救”性保护意味。“我们得到消息时,拆除工程已开始,我们立刻让施工单位停工,对冯家老宅进行了再次考察,随后根据古建筑保护原则,在原有方案基础上提出一些带有‘抢救’性质的新指导意见。”
  去年11月19日,嘉兴市人民政府发布《嘉兴市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如需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或改造的,应事先征求规划建设行政部门和文化(文物)行政部门的意见。”第十二条则明确:“各类建设工程项目规划选址时,应避开不可移动文物。”第十二条同时还提到:“在新农村、新市镇建设和旧城改造、土地平整、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中,对依法确定的文化遗产不得擅自迁移、拆除。”办法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嘉兴市保护文化遗产的态度很鲜明。
  方包清说:“冯家老宅如果得到妥善保养和修缮,本来很有机会申报省级文保点,现在只能希望在修改后的方案指导下,得到不错的修缮效果,有可能的话还是要争取一下。”
  古建筑拒绝“变味”任重道远
  为了褒奖油车港镇在龚宝铨故居修复和保护中做的努力,文化部门奖励了9.9万元。缪惠新说:“这笔钱已经到位,来得很及时,正好用来做展厅布置和目前维护故居的费用。”有关专家正在对老宅中的物品进行整理和鉴定,展厅的布置工作将逐步展开。
  方包清说:“龚宝铨故居的保护中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提前跟我们有沟通,他们在修缮过程中非常注意对文物原样的保护,不仅注意保护了房屋原有梁架结构,不进行想当然的扩大,而且保护了老物品;二是当地政府对保护老建筑采取了比较积极的态度,在还没列为文保点时,就先有了妥善保护的意识。”
  然而对文化遗产,尤其是对不可移动古建筑的保护绝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整修往往需要相当投入。经费、人力如何保障是古建筑保护中的难题。嘉兴历史悠久,古建筑各处都有,单纯靠政府力量进行保护,难免会有力不能达的地方,就算相当重视保护工作的油车港镇,也在思考如何拓展保护方法。
  离龚宝铨故居几步之遥的宝铨路79弄1号,是著名物理学家、曾代理过浙江大学校长的张绍忠曾经住过的老宅。老宅正前方有一个不大的院子,老宅内推放着柴木等各类杂物,房子的主体构架基本在,但左边墙体倾斜严重。
  张绍忠老宅目前尚未列为文保点,张家后人又在外地或国外,如何保护这种有一定历史价值、却受损严重的老房子,缪惠新没调到区文联之前,曾经征求过张家后人意见,提出了引进社会资金,在文物部门指导下整修,整修后的老宅归出资方使用的方案。
  对缪惠新的这个提议,方包清持赞成态度。他说:“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要注意的就是对后期的使用功能应有限制,做到合理利用。”
  方包清还说:“嘉兴现存的清代及清以前的建筑本来就不多,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在对古建筑的保护上随意性很强,对文物不重视,其实这些宝贝真是毁一个就永远少一个。老建筑记录着历史,承载着历史文脉,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毁掉后再回头恢复,那样的建筑已变味了。”
  要想保护文化遗产不“变味”,任重道远。方包清说,必须树立全民文保意识,以古建筑为例,整修时应以加固为主,不仅要修旧如旧,还得保存原貌原状,对古建筑的梁架、台基(地面和屋基)和屋面的保护更是重中之重,现代技术和材料不过是辅助手段而已。要着重提一句的是,保存原貌原样的范围,还包括古建筑周围一定范围内的环境。
  记者手记
  我知道,这些散落在身边的文化遗产,在追求经济发展时,总显得有点碍手碍脚。彻底拆除,那真是最省力的一个方法。这样,做整体规划时再方便不过。其实,认真想一想,这样的做法肯定大错特错。因为,如果有一天,我们只能透过别人记忆的最深处,才能拾起那些文化碎片,该是多痛苦的一件事。
  要知道,这些碎片,原本就那样真实地存在在我们身边。
  我知道,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平衡总是很难追求,这正是考验一方政府和人民智慧的时刻。怎样让这些文化瑰宝得到更科学有效的保护,是一个大大的难题。我们必须迎难而上,我们不可以缺少智慧。
  我们期待发展,期待新鲜事物带来的蓬勃生机,但我们同样期待,甚至更期待,能有一种力量,协调好开发和保护之间的碰撞。
  是的,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点什么。
本文共 [1] [2]  页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