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古玉鉴定专家 古方著
3、古代仿古玉作伪历史和特点 古代仿古玉的历史可以划分宋代、明代、清中期、清晚期和民国初年等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的仿古情况往往交插、类似,有一些情况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仅能进行大体上的了解。 宋代经济与文化发展十分繁荣,给文人学者的文化活动提供了条件。对文化的反思和对古物的研究探索是文化活动的重要方面,金石考据学、古器物学、史学研究都有很大发展,也推动着收藏活动的开展。当时,无论研究者还是收藏者,获得古物的途径主要是市场,因而这种活动促进了古物市场的发展,又促进了仿古作品的发展。从目前发现的材料看,宋代仿古玉中较多的是仿汉代玉器,汉是持续了数百年的强盛帝国,盛极之时,统治者不会想到日后的衰败,陵墓中大量使用培葬品,其中有数目非常的玉器,陵墓上也大建享堂标志。朝代更替,汉室衰败,汉墓的被盗掘使大量汉器传于世,宋代流行的古玉中,汉玉应占一定数量,这也是仿汉宋玉出现的因素,典型的宋代仿古玉中,有仿古兽面纹玉、仿古螭纹玉、仿古蝉纹玉、仿古勾云纹玉等多种类别的作品。 仿古玉器在明代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古玩市场的扩大和收藏古器之风的盛行。曹昭在《格古要论》序中言“近世纨绔子弟、习清事古者亦有之。”收藏之热自明初至明晚期愈演愈烈,不仅古器,当朝作品亦被收藏,收藏热推动了仿古玉的发展,《妮古录》说“见百乳白玉觯……吴门陆子刚所制。”陆子刚是治玉名家,作品以小件玉佩饰最为常见,从上述文献可看出,陆子刚制造了许多仿古器皿,他所制仿古器皿样式,风格往往与古器有别。目前已知的子刚款仿古器皿有3件,代表了明代三类不同的仿古器皿。第一件为合卺杯,故宫博物院藏。状如相连的双桶,桶间雕一鸟踏兽,意为英雄。杯身琢有诗句,并有“合卺杯”“子刚制”字样(图 )。这类英雄合卺玉杯,故宫博物院藏有多件,其中一些作品,较之此件明晚期作品更为古朴,个别作品可能为宋代所制。第二件为觯式杯,主体似古铜器之觯,无盖,略小,其外琢交错的环形纹及排列的变形蝉形,夔式柄,柄下端琢款。在传世玉器中,有较多的单螭耳仿古杯,杯略高,或似觯,或似匜,杯外饰仿古勾云纹,这类作品中,有的被定为宋代制造,有的被认为是清初的作品,这件子刚款玉觯,刻款部位与北京师范大学出土子刚款玉樽略同。制造年代当属明晚期,传世的单螭耳仿古觯,多属这一时期的作品。第三件是北京师范大学出土的玉樽,粗筒形,三兽首式足,盖中部圆饼式钮,环纽雕三小兽,单环形柄,柄下端琢“子刚”二字,杯外饰夔凤纹及密集的小勾云纹。类似的作品,故宫博物院亦有收藏,以“子刚”款玉樽为依据,此类仿古玉樽多数都可定为明代制造。除以上三类仿古器皿外,明代的仿古玉器皿还有鼎炉、觚、角杯、匜杯、壶等。但这些器物的时代确定,仅依据玉材色泽,加工特点及纹饰特点,其中一些很可能是宋、元时期的作品。 明代仿古玉中还有很多环玦佩饰,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笺》曰:“近日吴中摹似汉宋螭玦、钩、环,用苍黄染色边皮葱玉或带淡墨色玉,如式琢成,伪乱古制,每得高值。”这段记述说明明代人确实在进行着仿古玉的制造,这种制造不仅摹似,还进行染色做旧。但是,今天所能确定的明代制造仿古玉佩饰并不多,原因在于明代仿古与宋代仿古极易混淆。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子刚款玉佩,仿古夔龙纹,两龙首相对,身相连,两龙首间有镂雕装饰,玉佩整体呈环状,玉佩上进行了做旧处理(图 )。但光泽较亮,棱角分明,整体上不如宋代玉器圆润,一般来说,宋代仿古玉更接近汉代作品,但纹饰滑嫩不足,明代仿古玉较粗硬,不精致。另外,常见的明代仿古玉中还有较多的玉剑饰。这些玉剑饰较汉代的作品粗大,纹饰也不如汉代作品精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