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疯狂夺宝战引出千年牛市秘密
2009-12-2 9:41:00 来源: 现代快报 阅读:3722
 [    ] [打印]

 
  提起牛市,老南京人都知道,这是老城南著名的一条老街,可惜在2006年时,这里被拆迁,只留下一栋清代的文保建筑。
  今年夏天,考古队的到来,让寂寞了3年多的牛市又热闹起来。唯一那栋清代老宅依然矗立其中,只是周边多了高高低低的泥土,以及来来往往的寻宝人。考古队的帐篷就在不远处,常有寻宝人假装参观走近,一只眼睛密切关注考古队的反应,另一只眼睛紧盯地上,青瓷片、五铢钱,就连千年桃核也不放过;人们纷纷传说,在这里只稍稍留意脚下,就能发现青瓷片、盔甲、箭头、木简、钢刀这些“宝贝”;更有寻宝人骑自行车路过,考古队一点点的进展让他不屑,“附近一家工地三期,挖土机下去,好多五铢钱,很多人抢……”
  牛市为何会吸引如此多的寻宝人前来光顾?这个曾经的老街巷下,究竟埋藏了什么秘密?
  寻宝人为何蜂拥而来 老太太都成了文物专家
  2006年,牛市的老宅一座座倒下,化为瓦砾和尘土,独留下一栋市级文保单位。3年后,这片大空地上隆起高高低低的泥土,工程队进驻其中,开始做大型下水管道。工程队在里面种菜、养狗,俨然过起了居家日子。然后,因为发现有文物出土,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也来了。渐渐地,静寂的牛市又热闹起来,通过考古勘探,考古队员开始有规律地布探方,进行考古发掘。他们在荒芜的空地上搭起简陋的帐篷,白天精耕细作,晚上留守考古现场。几个月后,探方已经深达3米多,挖过的地方流淌出清澈的水,看上去就像是才挖的水塘。东面考古结束,考古人员转移到了紧邻探方的西面,将来好东西向打通,看看究竟是什么?
  自从考古队来了以后,这里又多了一类人——寻宝人。一片片老宅倒下时,值钱玩意儿早就被前面的寻宝人弄走了,就差没有挖地三尺了。
  如今机会来了!当考古队把“战场”转移到西面,寻宝人就来了。他们有的拿着一个塑料袋,有的拎着锄头就来了,有的甚至全家出动来寻宝。他们在考古队废弃的探方上先仔细寻觅,然后在探方周边的土墙上用锄头挖。其中一对老夫妻坚持了10多天,“也没什么好东西,都是瓷片。”看记者好奇,老太太也大方,打开塑料袋,一一讲解:“这是六朝的青瓷片,这是宋代的,还有明代的。有的瓷片还挺不错,是官窑烧的。”老太太说,之前自己并不懂这个,都是儿子教的,“他什么都懂。”
  千年不烂桃核1元一个
  “南面考古工地出的宝贝多,北面的考古工地没什么宝。”现在来往于牛市的陌生人很多,有的衣着光鲜,假装成“驴友”在幸存的古建内游览一番,然后慢慢靠近考古队的探方;有的非常大胆,直接进入探方,在考古队员倒土的地方东看看西看看,他们警惕性很高,听到考古队的吆喝,佯装参观“就是看看,马上就走。”
  这些逡巡在考古探方周边的文物贩子,有年老的,也有年轻的。上周的一天,从下午3点到4点,一个小时之内就来了10多个文物贩子。他们不会问长问短,胆大的会进入到考古队倒泥的地方,有的手上还拿着一个特殊的仪器,这个仪器碰到地下有东西还会发出声音,然后,他们就在有声音的地方搜寻。
  虽不能直接进入考古区域,但这些文物贩子也会有所收获。碎瓷片、五铢钱、木简……记者看到,有更为大胆的文物贩子,虽然考古队员冲着他们大叫,让他们出去,说考古工地的东西不能捡诸如此类的话,但是,他们都会假装听不见。有一个男的出来时,手里拿了一个小塑料袋,记者假装好奇地问他“捡”到了什么,他说是瓷片还有两个五铢钱。五铢钱很完整,能够清晰看到“五”字。更让人好奇的是,他手上还有一把桃核,“这个桃核是一千多年前的,桃核上的纹路和现在的桃核都不一样。”这些在地下沉睡千年的桃核,看上去一点都没有破损,背上的纹路像一个个花朵,“有人买去以后,把这些桃核串在一起做手链,8个就可以串一个手链,每个桃核手链卖80多元钱。我们单独卖,每个桃核1块钱。”男子瞄了一眼工地“里面宝贝多着呢,就是桃核好像不是很多”。
本文共 [1] [2] [3]  页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