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耗资巨大、动一砖一瓦方案都要经文物部门审定,南京的民国建筑整修进度一直不快。但记者近日获悉:作为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的建筑,位于山西路的原庚子赔款办公楼已修缮完毕,成为第一座市民可以在路边观看的全面整修完的民国建筑。不过,这栋建筑早年因为出新不当差点“毁容”,本次整修外墙只能做成仿泰山面砖式样,才算给它换上了一件民国“外衣”。
大楼保留了老钢窗
记者昨天来到修缮现场,站在鼓楼区政府大门外一眼就看见这座显眼的大楼。底下是西式的两层砖墙小楼,顶上是中式的庑殿顶,这是民国建筑中最典型的“官式建筑”,和中山东路上的励志社、南京博物院等一样,当年多用于民国政府的办公楼。
这座楼在民国建筑里也算意义非凡,因为它还承载了清政府时期八国联军攻陷北京、逼签《辛丑条约》这一段屈辱历史。
楼内做工程扫尾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天就将接受文物部门的验收。”
据主持设计该建筑修缮方案的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周琦介绍,屋顶的瓦都是先编好号,再一一揭下查看,发现需要更换其中的20%。再到宜兴的厂家按式样专门定制,然后按编号一一回归原位。
记者发现,该建筑全面整修后仍保留了民国式样的老钢窗,这在普遍用空调强调密闭性的今天已经很罕见。工程人员告诉记者:钢窗骨架基本都是老的,破损的玻璃换了新的,也能满足空调的密封要求。而钢窗上最具当年韵味的窗撑十分厚重,原来外面是绿漆,里面都是全铜。“这个是后来按式样仿的,因为老的真的无法使用了,但刷上漆就跟老的一样。”
当年建楼也“省钱”
这座庚子赔款办公楼学名为“中英庚款董事会旧址”,为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设计,中西合璧,简洁朴实。整体办公楼为两层中廊式建筑,但入口却带有西式风格。
其实这位大师级的建筑设计师的作品特色还不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