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历代红珊瑚的收藏
2009-12-27 10:08:00 来源:中国证券报 阅读:2737
 [    ] [打印]


  红珊瑚不仅具有收藏价值、观赏价值,还具备极强的保健功能。《唐本草》有红珊瑚“去翳明目,安神镇静,治疗惊痛和吐衄”的记载。在海洋中生存的红珊瑚含有人体所需的具特殊药效的甾醇类、萜类物质,被当作药用生物来研究。佩戴红珊瑚饰品能够调节人体内分泌,促进血液循环,还能除宿血、续断骨、养颜美容,使人吉祥富贵,佩戴和收藏红珊瑚饰品已成为当今的一种时尚。
  珊瑚饰品在历代扮演着重要角色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繁盛期,唐代才子薛逢曾专门赋诗吟咏:“坐客争吟去碧诗,美人醉赠珊瑚钗。”盛赞唐代仕女们头戴珊瑚发钗风情万种的样子,可见唐代珊瑚饰物之盛行。
  清朝皇帝龙袍腰间要系朝服带,穿吉服时则要系吉服带。吉服带为明黄色织带,带上悬坠饰品,带面有龙纹金园板,上面可镶嵌各类珠宝。嘉庆皇帝吉服带上的龙纹金圆板内就镶嵌着红珊瑚,该金镶红珊瑚圆带(以黄金版为底,面饰为红珊瑚)雕饰以夔龙纹为缘,中心刻有蝙蝠、流云和八宝图案,寓意富贵、长寿和吉祥。此带饰雕琢精美,颜色艳丽,是不可多得的服装饰品。皇太后、皇后在非常隆重的场合要穿朝服时,必须要戴三串朝珠,其左右两串为珊瑚;而皇贵妃、皇太子妃、贵妃以及妃等,除了中央一串为琥珀与太后的东珠有所区别外,另外两串也是以珊瑚为材质。嫔及贝勒夫人、辅国夫人等,戴在中间的一串朝珠,一定要用珊瑚制成。
  皇室中的其他饰物,例如步摇、钮子、戒指、手镯、挑牌、斋戒牌、耳饰、如意以及数珠手串等,或用珊瑚制成,或镶饰珊瑚。其中的珊瑚手镯,是将一段段弧形的珊瑚,精确地榫接起来,再以彩蜡填补,经琢磨、抛光而成。而珊瑚如意则需要用较大枝干的珊瑚原材料来雕琢。我国清宫中,道光十五年十一月奕纪等奉旨清查圆明园库存物品时,珊瑚如意就有十四柄。
  另外,珊瑚还常被做成盆景。古代帝王富豪之家,多收藏有珊瑚树作为陈设装饰,并视之为财富。《太平御览》引班固《汉武帝事》云:“武帝起神堂前庭,植玉树,茸珊瑚为枝。”文中记述,武帝以珊瑚玉树盆景供奉在神堂之中。
  珊瑚是贵族权力的象征
  皇帝在祭祀时必须要佩戴珊瑚朝珠。朝珠以红珊瑚磨制打孔连缀而成,共有108粒圆珠,每隔27颗珠子夹入一颗俗称“佛头”的青金石作为分珠,将108颗朝珠均匀地分为四份,象征春、夏、秋、冬四季。朝珠顶部的那颗佛头上,连缀一个塔形的“佛头塔”,在佛头塔的下端,系着一击剑宝石坠,坠上垂着一块宝石,称为“背云”。佛头塔两侧还有3串绿松石珠串,每串10粒,称为“记念”,传说它们象征一个月中的上中下三旬。小珠串末端有宝石小坠,称为“坠角”。三串“记念”的戴法男女有别,两串“记念”在左为男用珠,在右为女用珠。
  清朝官吏实行九品官制,官吏们的帽子顶上都有一个圆球状的“顶子”,帽子上不同的顶珠以及顶子的颜色和质料表示官位的品级。例如,最高的官位,用红色的顶子,其中一品官用红色,二品官用粉红色。至于其质料,规定用“红宝石”,根据留存到现代的“红顶子”看,其质料有
  的是红色尖晶石,有些则是用红珊瑚琢磨而成。此外,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顶,九品用阳文镂花顶。这些顶珠不得随意更替,更不得私自改换饰物种类。
  在我国,历代帝王视珊瑚为吉祥物,常把它雕刻成各种装饰品来观赏,北京故宫中就有用红珊瑚刻成的各种装饰品,极富观赏价值。古代的波斯人,还把珊瑚看成辟邪的吉祥之物,常给孩子佩戴。
  收藏红珊瑚大有“钱”途
  目前,精品红珊瑚增值十分迅速,一条上好的红珊瑚项链价值上万元,最上乘的“安琪儿之皮”型珊瑚的价格更达数万元。一件大型的清代珊瑚雕人物摆件在2007年的一场拍卖会上创出了57.2万元的高价,成为了近年来艺术品市场上成交价最高的珊瑚雕刻品。产于我国台湾至日本一线沿海和地中海沿岸地带的优质红珊瑚,因为稀少难得而价格昂贵。随着岁月的流逝,其珍贵性更为凸现,升值潜力越来越大。
  近年来,珊瑚饰品在收藏市场上不断走红,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用其他材质冒充珊瑚饰品的现象,如用海柳、海竹仿制,用粗劣的染色大理岩、粉红色玻璃、粉色塑料冒充,还有的就是用人造材料合成珊瑚等,这无疑应引起收藏及投资者的警惕。对于买家而言,第一要选择到有信誉的商店购买,这样质量才有保证;第二,由于红珊瑚的价格比较高,投资者最好在购买前做足功课,这样才能保证买到物有所值的红珊瑚。
  一件经过精心设计、审慎雕刻的珊瑚艺术品,不仅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也是一件融合了人文、历史与投资价值的精品,尽管投资价值可能在短期内表现得并不明显,但是长久来看,珊瑚无疑是投资收藏的首选。
  可以预见的是,精品红珊瑚凭借其稀缺以及不可再生的特性必将成为藏界的一匹黑马,其升值潜力无可限量。
      
本文共 [1] [2]  页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