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广西花山岩画揭开神秘面纱
2009-12-26 18:59:00 来源:南国早报 阅读:2724
 [    ] [打印]


  花山岩画最高处有90多米,上面用赤红色的颜料画着密密麻麻的图像,有各种或人或兽或物件的图像达1800多个。崖壁周围没有稻田和平地,用现代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崖壁画进行准确拍照或完整临摹都十分艰难。骆越人是如何将画画上去的呢?
  “这个问题很简单,古人用竹子搭成架子,将祭祀时的情景画在上面。”谢寿球说,专家考察时发现,花山岩壁上留有竹签,这些竹签经测定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与花山岩画产生的时间相近,因此,古骆越人很有可能在岩壁上打洞,插入竹签来固定竹架。
  谢寿球说,近年来骆越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在左江流域的一些岩洞葬遗址发现竹子撘架的遗存,估计古人是用竹子搭架完成悬崖上的安葬礼仪的。这一发现可能进一步证实了搭竹架作画的推论。
  依据之谜:骆越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
  稻作文化、铜鼓文化、崖画文化、骆越古国、龙母神话……这些充满诗情而又带有神秘色彩的东西让人痴迷。“骆越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谢寿球说,骆越是岭南各个世居民族的共同祖先,远在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他们就创造出了水稻、船只等,现在人们生活中的吃穿住行,无一不体现着骆越文化的影子。
  在花山岩画出现的河段附近打捞上来的文物有骆越大戈、大刀等物,这很有可能是国王军队路过时祭祀丢下的东西。由于骆越人在祭祀时都要由首领或巫师将狗丢到河中,所以岩画中才会有一些头上插着羽毛、身挂腰刀、腿跨骏马,看上去像个将军模样的人物,将军旁边还有铜鼓、狗。谢寿球强调说,骆越大戈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青铜器,它与骆越国出现的时间及特征相符,是权力的象征。在祭祀活动中的礼器,只有当时王一级的首领才可以持有和使用。据了解,近代很多打捞上来的文物都已被征集收藏于崇左博物馆。
  多年的文化研究,再加上文物相符,谢寿球认为,骆越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已不容置疑,因为它已经画成铜鼓,画成稻神祭,画成有形的东西,可以供后人学习传承。比如,武鸣的一对兄弟,就将花山岩画的内容作为现代艺术创作的灵感,将这样震撼的画面推向世界。
本文共 [1] [2]  页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