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鉴赏知识
和田玉的皮色
2009-12-1 9:44:00 来源:中国文物鉴定网 阅读:4003
 [    ] [打印]


  石皮:指和田玉山料外表包围的围岩。围岩一种是透闪石化白云大理石岩,再开采时同玉一起开采出来,附于玉的表面,这种石包玉的石与玉界限清楚,可以分离。当他经流水或冰川的长期冲刷和搬运后,石与玉则分离。围岩另一种是透闪石岩。如和田玉再形成过程中交代了粗晶状的透闪石,由于交代不彻底,在玉的表面常附有粗晶透闪石,这种石皮与玉界限过渡。工艺界称玉的阴阳面,阴面是指玉外表的这种石质。 
  和田玉璞玉之所以贵重,一是因为色皮可以利用作俏色玉器;二是因为玉的质量很好。俏色玉器制作,中国已有很久历史,直到现在,还利用色皮琢成各种玉器,使其更富有情趣。一些仿古制中更为常见,如仿古玉杯和仿古玉佛手利用秋梨皮和虎皮琢制更显示古色古香。 
  从璞玉的特征很自然的使人联想到古代有名的和氏壁。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在《韩非子·和氏》一文中记载了和氏壁的故事。称"楚人得玉璞楚山中",献给楚庄王,"玉之相之",认为是石不是玉,庄王以欺君之罪,剁去卞和的左脚。以后又献给武王,同样又被剁去右脚。直到文王即位,命"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可见,和氏璧原本也是一种璞玉。开始没有被"玉人"认出,以后去掉外皮,果然"得宝"。秦国得悉赵惠文王获得和氏璧后,欲夺此宝,诈称愿以十五城换和氏璧,赵国蔺相如巧破骗局,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传说,到秦时,和氏璧被秦始皇用作皇帝玉玺;汉高祖刘邦作为传国玺;玉玺后又落入王莽、孙坚、曹操、司马炎之手;在东晋、十六国时,争夺玉玺非常激烈,先后为汉、前赵、后赵、前燕、晋穆帝所有;南北朝时,玉玺传给宋武帝,南齐 灭宋,玺归南齐,后又归梁朝、齐文帝;隋灭北周得玺,到隋炀帝灭,玺归唐高祖李渊;唐代将玉玺传了二百七十余年,到唐昭宗时代才落入后梁;五代十国时,后唐李天帽灭后梁获玺,传到后唐末帝李从珂,从晋石敬塘攻洛阳时,李从珂摘玺登玄武楼自焚,石敬塘功入洛阳,玺已不知下落,成为千古疑案。 
  这价值连城的和氏璧究竟是什麽呢?人们极为关注。著名的地质学家章鸿剑根据杜光庭《录异记》所载和氏璧特征,认为是拉长石。《录异记》中说:和氏璧乃"岁星之精,坠入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则碧,正而视之色白"。就是说和氏璧正侧面有不同颜色。拉长石是斜长石族最重要的宝石,它的诱人之处是透过宝石面可以见到彩斑状的颜色。大块拉长石显示这种效应最佳,称为闪光变彩,这是由于层状结构引起的。变彩主要为绿色、蓝色。国外,于十八世纪发现它才用作宝石。和氏璧拉长石说的观点,虽然近年得到一些学者的赞同,但是依据仍嫌不足。和氏璧已经失踪,其特征的记载,我们认为最可靠的还是《韩非子·和氏》一文。据该文,"理其璞而得宝",和氏璧为一块璞玉,即玉被石包上。当然,拉长石不是这种璞玉。明代科学家宋应星也认为,"所谓连城之璧",是"璞中之玉"。这一种认为,我们认为是合适的。当然,这仅是一种认为。和氏璧究竟是什么,仍是一个千古之谜。  
本文共 [1] [2]  页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