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戈壁惊现设计水平令人惊叹的2000年前防洪坝
2009-12-18 9:39:00 来源:兰州晨报 阅读:3170
 [    ] [打印]


  “祁连山北麓为洪水冲积倾斜平原,在地形图上等高线东西走向。在实地调查中,普查队的测绘人员使用GPS对该防洪工程进行了测量,竟然发现该防洪工程与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大致平行。”赵万钧说,显然在修筑防洪坝之前,组织者组织实施了高水平的勘测和设计。赵万钧同时说,防洪坝的修筑甚至改变了地形地貌。最南端的一条防洪坝被山洪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防洪坝南和防洪坝北的高度落差有6米多。实地调查中,普查队员还发现,该防洪工程的设计突出了堵山洪和导流山洪的功能,局部地段还发现了科学导流的回形结构。
  坝体防洪灌溉功能兼有
  “防洪坝的作用一个是防止山洪冲毁农田庄稼,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向下游导流引水灌溉农田,合理利用洪水。”据赵万钧分析,汉代为了大规模屯垦农耕开挖了不少浇灌渠道,引高山积雪为源的河水进行当地的农田浇灌。
  据《金张掖史话》记载,张掖水利事业兴起和发展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汉武帝使张骞通西域,遣霍去病开发河西,采取设郡、戍边、筑塞的政策。在强化行政、军事设置的同时,首先必须解决边防军需供应问题。认为“边疆之利,莫要于屯田,屯田之兴,莫重于水利问题”。于是,发布了兴修水利的谕令,徙民实边,浚河开渠,引水灌溉,发展军屯民屯。司马迁写道:“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可见兴水屯田的规模之巨大。同时,《金张掖史话》还记载,历代劳动人民在水利建设中都创有一些独特的技术,如汉代的筑坝拦水、分引渠道;前凉的用石修渠垒坝等。
  虽然对历史不甚了解,但对高台县城南部戈壁上的几道古代防洪坝的防洪和引水灌溉作用,高台县水利局张汉军局长还是认同的。“就从现在来讲,高台县南华滩的防洪工作仍然很重要。”张汉军告诉记者,南华滩季节性阵雨形成的洪灾,对下游造成的危害时有发生。因此,该县曾修筑了一道长6.8公里的西干渠防洪坝,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下游骆驼城乡的耕地、村庄不被洪水淹没。
本文共 [1] [2]  页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