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象鼻岭下唤醒沉睡的古象群
2009-11-30 9:36:00 来源:云南网 阅读:3060
 [    ] [打印]

 
    如今这片土地早已经属于象群曾议论过的那个强大生物——人类,他们在象群陷落的土地上建起了房屋、砖厂,挖掘了褐煤坑,庞大机械发出巨大声响代替了象群的吼叫。人类还把这片土地分割后起了名字。象群陷落的地方现在叫水塘坝,它旁边小山下有一个村子叫毛家树林,巧合的是有人把这座小山叫象鼻岭。人类在数百万年之后发现古象的坟墓,并对其进行挖掘、使用、研究……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人类研究部主任吉学平说,那是人类起源的关键时期,而亚洲一直缺乏实物作为佐证。
    把古象的秘密烂在肚子里
    “实际上2007年就已经开始了,专家来了10多天就走了,随后考古工作又停了下来。”毛国栋焦急地等待着考古专家们确定的公布时间,因为古象的秘密已经在他肚子里藏了近20年,都快烂掉了。
    水塘坝是一片广阔平坦的土地,地面上耸立一座长形的小山,站在昭通市区北环城路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这座小山,平缓的弧线犹如一个象头的侧影,人们把这里叫做象鼻岭。象鼻岭北方是昭通火车站、西北方是昭通飞机场,纵横贯穿的宽敞大道已经把这座线条平缓的小山织在网中,周围多数还是田地,但从昭通的城市规划图中可以看到,象鼻岭将来就是昭通的市中心位置所在。
    没有人知道“象鼻岭”这个名字的来历,但巧合的是,就在象鼻岭山脚下,埋藏着300万到700万年前的古象群,这些大象体形庞大堪比恐龙,与它们一起埋葬在这里的还有鹿、猪、鱼、龟、贝类等等。
    象鼻岭正在新一轮的城市化进程中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在这个村子的周围有机场、火车站,更多的是烧制砖块的工厂。在埋葬这些生物的底层上面,有一层粘土被当地人叫做“窑泥巴”,这些粘土可以烧制出上好的砖块,为这个迅速成长的城市提供足够的建筑材料。
    “从我记事以来这里就在烧砖,这里的老百姓都围绕着烧砖寻找营生。”曾绍全今年已经60多岁,对于眼前这片土地他再熟悉不过了。他说,这个村子烧砖的历史有上百年之久,现在粘土越来越少,这些砖厂将在今后几年因为原材料的短缺而消失。
    依象鼻岭西侧的村子叫毛家树林,改革开放以来,这里一直为城市的成长提供营养。毛国松和毛国栋借着发展的大潮,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企业家。哥哥毛国松是昭通有名的建筑老板,弟弟毛国栋多年来一直经营着象鼻岭山脚下的这个砖厂,而发现象骨的褐煤坑也属于他承包经营的范围。
    最上面一层泥土可以种粮食,下面一层粘土可以烧砖,再下面一层褐煤可以为烧砖提供燃料……一层叠一层,每一层都是一个历史时期,而这些象骨就埋藏在褐煤层的上面。这块曾经富饶的土地虽然成就了几个富翁,但整个村庄却显得有些凋敝,人们除了种地、进城务工、等待城市化湮没这块土地外别无选择。
    1989年,毛国栋从村集体手中承包下了象鼻岭山脚下的这个砖厂,而砖厂旁边的褐煤坑可以为其提供烧砖的燃料。作为本村人,毛国栋知道,在这个褐煤坑里有巨大的象骨化石,这些化石到底值多少钱他并不知道,但他知道这一定是很重要的东西。
    “象骨就出在我承包的褐煤坑里,每次只要挖到什么东西,我就马上叫他们停工,然后仔细寻找。”毛国栋在20年时间里,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有钱人,也挖到了大量的古象骨。如今,毛国栋在砖厂旁建起了一栋小楼,小楼北面一间10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被用来陈设他多年来搜集的古象骨。
    其实,象骨早已经被发现,只是当地村民并不知道这些发白的骨头是什么。“我才20多岁的时候就听说过这里发现了很多骨头,大家都说这是龙骨。”68岁的曾绍全是毛家树林的村民,他曾亲自挖出过象骨,而那些骨头多数被扔弃,少部分被好奇的孩子拾回家。
    曾绍全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这个褐煤坑是知青下乡时开始挖掘的,当地一个叫王连红(音)的农民首先挖到了象头,但是这些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大家已经习惯地称这个为龙骨。“多数丢掉了,少部分被当做刀伤药磨成了面。”曾绍全说。
    毛国栋低调地搜集着这些古象骨,并且通过电视里的考古节目学会了如何完整地保护这些脆弱的化石。在村民看来,毛国栋在这方面是个痴人,他的搜集估计永远只能是一个个人爱好。
    “考古专家说,我这里的古象骨可以拼凑出三头完整的古象。”毛国栋坚信,这些曾被村民遗弃的古象骨是宝贝,但是这些宝贝何时能光芒四射他也说不清楚。“不但不能说,还要保守秘密,不然谁也管不住这片褐煤坑。”毛国栋把这个秘密保守了18年,他唯一的快感来自于发掘出完整象骨的惊喜。
    直到有一天,时任昭阳区博物馆馆长的杨馨找到了他,在他家里看到了数目庞大的古象骨。随后到来的还有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人类研究部主任吉学平,再接着就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自然科学家江尼娜教授的到来,真正意义上的考古发掘在象鼻岭下悄然展开。
    “实际上2007年就已经开始了,专家来了10多天就走了,随后考古工作又停了下来。”毛国栋几乎每天都与这些学者们混在一起,他想从中学习一点挖掘技巧或者保护方法,发掘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但一直都是在保密状态下进行的。他焦急地等待着考古专家们确定的公布时间,因为古象的秘密已经在他肚子里藏了近20年,都快烂掉了。
本文共 [1] [2]  页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