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流失海外文物回归需要全民参与支持
2009-11-26 9:11:00 来源:光明日报 阅读:3654
 [    ] [打印]

 
  11月23日,“范季融·胡盈莹捐赠文物交接仪式”在国子监彝伦堂隆重举行。9件秦公晋侯青铜器在海外流浪数年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捐赠者是美国华裔收藏家范季融、胡盈莹夫妇。
  在捐赠文物交接仪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林文漪、文化部部长蔡武分别向范季融先生颁发了“文化交流贡献奖”的奖章和荣誉证书。
  仪式结束后,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就本次捐赠与海外流失文物回流的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本次捐赠的9件文物具有怎样的价值?是何机缘促成了范氏夫妇的此次捐赠?
  单霁翔:甘肃秦公墓和山西晋侯墓出土的文物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秦公墓出土青铜器中多数有“秦公”或“秦子”铭文,是研究秦国早期历史乃至中华文明史的珍贵资料。晋侯墓出土青铜器对历史学、考古学特别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比如,此次捐赠的晋侯苏鼎,是西周晚期的文物。鼎腹内壁铸铭文三行十三字,记晋侯苏作此鼎。据《史记》所载,晋献侯名苏。这是晋侯墓地出土的诸多晋侯器物中唯一铭文能与史书记载相对应的。
  秦公墓和晋侯墓于上世纪90年代初遭到非法盗掘,许多珍贵文物被非法走私出境并流失海外。此前,国家文物局获悉部分秦公墓和晋侯墓出土青铜器流失到美国,被范季融、胡盈莹夫妇收藏,遂通过有关渠道与范先生商洽,希望促成文物回国,得到了他的积极响应。9月24日,范季融先生应文物局邀请来京,并在会谈中明确表示,愿将其收藏的9件秦公晋侯青铜器全部捐赠给国家,支持祖国博物馆事业发展。
  记者:文化部为何授予范季融先生“文化交流贡献奖”?颁发此奖的意义何在?
  单霁翔:“文化交流贡献奖”是文化部授予为中国文化交流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国外及港、澳、台友好人士的最高奖项。该奖项自1996年设立以来,先后表彰过香港邵氏影业公司董事长邵逸夫、日本中国友好协会会长平山郁夫和法国文化通讯部长德瓦布尔等26位人士。
  范季融、胡盈莹夫妇是美国著名的中国文物收藏家,多年来致力于中国瓷器、青铜器收藏,并在纽约创建了“首阳斋”,珍藏有百余件中国古代青铜器,被视为目前此类中国文物最重要的私人收藏之一。
本文共 [1] [2] [3]  页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