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龙山文化文字石器考释
2009-7-15 9:30:00 来源:西安晚报 阅读:859
 [    ] [打印]

   

                                     龙山文化卜骨

       


                          龙山文化“鸟型”石铲石器

    龙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1928年首次在山东章丘历城县龙山镇城子崖发现,故此得名。龙山文化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其早期就有了石器、蚌器、陶器。陶器主要是黑陶,除平底外,还有圈足和三足,纹饰有绳纹、蓝纹、方格纹、弦纹等,还有镂孔。此外,龙山文化早期就已出现了卜骨。 

    2008年12月,山东大学考古研究所所长刘风君出版《昌乐骨刻文》一书,充分肯定了龙山文化文字器物的存在,即把我国的殷商文化文字(甲骨文字)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年,为我们研究龙山文化文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昌乐骨刻文是2004年春天,山东潍坊昌乐县收藏爱好者肖广德在昌乐袁家庄及其附近的寿光纪台等古文化遗址偶尔发现的。在此之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长安区花楼子龙山文化遗址发掘出土过骨刻龙山文字遗物。笔者于2005年考古秦直道时发现的两件龙山文化文字石器,可以说是陕西的首次发现,对研究我国龙山文化文字,乃至陕西及西北龙山文化文字具有重要意义。 

    一件为龙山文化“鸟型”石铲石器,长16.3厘米,宽8.9厘米,厚1.4厘米。正反面均刻有文字,其中三个文字为鸟型,即证实了龙山文化早期文字的特点。书画同源,或者说画为先,也就是说龙山文化文字产生之前是以画的形式出现的,以后逐步演变成文字。2009年元月初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史说汉字》就讲明,一万年前我国甘肃、宁夏的贺兰山一带史前的岩画和七千年前的大麦地岩画就先于画的形式表现文字、文字画或图画文字,也就是说文字产生之前是先用图画表示出来的。 

    “鸟型”石器上的文字为象形鸟文,系早期龙山文化文字,符合书画同源画为先的发展规律。龙山文化文字也是东夷文化,所谓的东夷文化主要分布于山东境内,早期为游牧氏族,即蚩尤氏族,逐鹿之战之后蚩尤兵败,其族一部归顺黄帝,一部融入炎黄部族。据《史记》记载:“五帝”除黄帝为中原的华夏部首领外,颛顼、帝喾、尧、舜帝均为东夷之人。故此,陕西旬邑龙山文化遗址发现龙山文化文字器物也就不难解释了。 

    另一件“石斧型”石器,长23厘米,宽10厘米,厚3厘米。器物上的文字虽然比较零乱、繁缛,但整体符合龙山文化文字的时代特征,应是象形文字向文字转变的中介过程,只稍后于“鸟型”龙山文化文字石器,即文字基本成型,与昌乐骨刻文同一时代。昌乐骨刻文共发现一百余片,在众多龙山文化遗址中昌乐袁家庄遗址的发现,确属罕见,且数量众多。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把中国文字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年,还原了历史的真实面目,而旬邑龙山文化文字的发现更进一步证实了龙山文化的存在。 

    这件“石斧型”龙山文化文字石器虽小,部分文字模糊不清,且受到水沁、土沁的侵蚀,但大部分文字还是清晰可见,同时水沁、土沁又起到了保护文字的作用。在目前发现的龙山文化文字还有山东临淄皇城和寿光出土的龙山文化文字石镞(石器),这两件石器不同于石镞石器龙山文化文字石器,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也应该是首次发现。作为石器最容易风化,经过四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仍未风化,存世量极少,可以称为孤品。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两件龙山文化文字石器具有三重性,无论文字、图画,还是古人的日用石器,都集美、文字(文化)和器物于一身。作为特殊的龙山文化文字石器,具有极其重要的考古价值和研究价值。 

    在发现“鸟型”文字石器和石斧文字石器的同时,笔者还发现了龙山文化的红土层,其旁边还有龙山文化的黑陶片、陶鬲残片等。2006年第三期文博考古杂志也肯定了此地确为龙山文化遗址。这两件龙山文化文字石器既肯定了陕西有龙山文化文字的存在,也更进一步证实了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发现的昌乐骨刻文比殷商甲骨文早一千多年。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