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工地藏22座千年古墓
2009-7-13 9:3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阅读:936
 [    ] [打印]

    
                                       千年古墓露出真容

    ■ 墓葬群包括1座商代墓、7座战国墓和14座汉代墓 

    ■ 据推测,在商墓附近应该还有它的“兄弟墓” 

    ■ 为研究各时代的丧葬习俗及文化特点提供了可靠资料

    “谁能想到一块不足半个足球场大的地方,竟隐藏着22座千年古墓?而且古墓里好东西成堆啊!”昨日,邯郸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主任尹建兵谈及该地区新抢救发掘的22座古墓时,仍难掩兴奋之情。 

    原来,邯郸市涉县气象局拟在该单位西侧的“小土山”处建设新的办公楼,而就在邯郸市文物部门例行公事地对该建设用地进行文物勘测时,竟然发现了22座古代墓葬。近日,邯郸市文物专家对22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文物180余件(套),并依此推测出,墓葬群包括1座商代墓、7座战国墓和14座汉代墓。 

    建筑工地藏着22座古墓 

    据介绍,涉县气象局西侧的“小土山”约2600平方米,去年经当地政府部门审批成为该单位的拟建办公楼用地。自去年5月开始,邯郸市文物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开始对即将要施工的工地进行了文物勘测。谁知,竟然在地下发现了22座古墓。为确保地下文物得到保护和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今年4月份,邯郸市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对地下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出土文物180余件(套)。 

    对惟一的一座商代墓葬,尹建兵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说,新发现的商代墓葬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木棺葬,仰身直肢,墓底有腰坑,坑内出土了贝壳1枚,还有一段狗骨头。可以推测出,这个墓葬主人虽然生在奴隶社会,但社会地位应该是高出奴隶阶层很多的“平民”。另外,商代墓穴具有氏族性特点,一般是以墓群的方式出现的。也就是说,在这个商墓附近应该还有它的“兄弟墓”。 

    14座汉墓属于“富人区” 

    尹建兵称,墓葬年代是根据它们的形制和出土文物分析出来的。在该地探明的22座墓葬中有7座形制相同,均为竖穴土坑墓,随葬品多置于棺内及椁内一侧,出土文物有青铜剑、铜带钩、玉饰及鼎、豆、壶、盘、匜(yí,古代盥洗时舀水用的器具,形状像瓢)等成组陶器,这些都符合了战国墓葬的特征。 

    “这批汉墓群密集而呈东北墓向,墓葬形制为规格较高的洞室墓,特别是出土文物都是些耳杯、镜之类的生活用品,充分说明了墓主人是很讲究生活品位的人,这在汉代墓群发现中也属于‘富人区’了。”这是尹建兵对新发掘的14座汉墓的评说。 

    据了解,新发现的14座汉墓葬,有分砖室墓和土洞墓两种,均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墓道为竖穴斜坡式,墓门大多用木板或砖封堵。随葬品以瓮、罐、壶、甑、灶、碗、耳杯等陶器为主,铁器有缽、罐,铜器有洗(古代盥洗用的器皿,形似浅盆)、镜、带钩、印章、五铢钱,另有玉璧等物品。如此大量的文物被发掘出来,也难怪尹建兵发出“富人区”的感慨。 

    为研究丧葬文化提供资料 

    据尹建兵介绍,涉县城北地势较高的凤凰台、龙岗两地是历代居民眼中的“风水宝地”,此前的文物考古发掘中曾有商代特别是战汉时期大中型墓葬发现。新发现的22座古墓位置介于凤凰台、龙岗之间,本次发掘出商、战国、汉等不同时期较密的墓葬,且多数未被破坏非常少见,为研究各时代的丧葬习俗及文化特点提供了可靠资料。 

    省文物考古专家称,通过对22座墓葬的发掘,不仅获取了大量实物和信息资料,而且加深了对邯郸周边县市历史文化的认识。比如商墓葬的发现,说明了该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即是居民聚集的繁华区域。尤其14座汉代墓葬,以洞室墓为特点的墓葬形制与邯郸境内其他区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随葬品器形较大、保存较完好,也代表着该区特有的文化传统及地域特点。这些都成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不同时期内社会经济、手工业水平等相关问题的实物佐证。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