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国内外印章收藏已蔚然成风。


▲清周尚均制寿山坑头冻鳌钮扁方章。


▲清中期田黄薄意“一路连科”随形章。

近代林清卿刻太极头高山石薄意菊花方章。
 国内外印章收藏已蔚然成风。近日,乾隆帝御宝交龙钮“天恩八旬之宝”和田青玉玺以1858万港元成交;乾隆帝御宝交龙钮“乾隆御笔”白玉玺,拍出6338万港元的天价——印章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留下名家刻印遗作无数,目前已被藏玩家奉为至宝。
历史原因决定重要地位
岭南文化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陈玲玲告诉记者,古来用印是一件很严肃的事,印因使用目的和场所的不同,名称很多,主要为玺、宝、图章、图书、图记、钤记、钤印、记、戳记等。同时,因印文内容不同,又有多种称谓。陈玲玲说:“由于上古印用以昭信,所以‘名印’(私人名字印)为正印,唐宋以后出现表字印,但只可作‘闲印’使用,如号印、收藏印、斋堂馆阁印等,这和文人骚客的关系就显而易见了。印章最后发展成为雕刻、书法和绘画融合的艺术形式,是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的特殊载体,所以印章在文物鉴赏领域和古玩市场中一向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适宜中长线投资策略
据广州嘉德市场总监朱星海介绍,目前印章与印材的收藏与投资仍处在发展初期阶段,参与艺术品拍卖历史相对较短,所以价格仍处于较低的位置。“综观整个拍卖市场,参拍的中高档传统印章艺术品和印材数量较少,但成交率高且成交价格稳步上升。”朱星海介绍称,传统印章、印材,具有欣赏与实用、收藏与投资两者兼顾的特点,正因为她作为艺术品的价值还没有被市场充分发现,所以更可看作为艺术品市场的潜力股,适宜采用中长线投资策略。”
那么,什么样的印章才有收藏和投资价值呢?业界普遍认为,众所周知的寿山石是印材第一品,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其开采量越来越少,价格将一路攀升。据悉,近年来,寿山石价格以每年30%的涨幅不断往上走,其中名家制名印更呈现数十倍的上扬态势。
“三美”是核心内容
“自从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2006年秋季在国内首次推出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犀象印萃’之后,以其总体材质之美、篆刻名手之多,使用和收藏者社会地位之高、成交率之大引领着整个印章收藏潮流和趋势。”陈玲玲认为,印章的“三美”——印面篆刻美、印钮雕刻美、印石材质美是印章收藏最核心的三个方面内容,因此印章石的材质珍稀性、金石篆刻的艺术性,以及印章的整体外观艺术性是决定印章收藏价值的重要标准。
由于名家篆刻和名家雕刻印章的资源相对有限,所以目前篆刻、雕刻之美的市场追求也逐渐向印材美上拓展,印材美已逐渐成为主题市场。印之石材佳者历来数福建寿山、浙江青田、浙江昌化、内蒙巴林所出为最。
何为印章
印章是用作钤印于文件上表示鉴证或签署的文具,在古文意中,印是“验”和“信”的意思,上古时候所有人用的印都称“玺”。印的起源或说三代,或说殷代。根据遗物和历史记载,至少春秋战国时代已出现。起初只作为商业交流的凭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使用范围扩大成表征当权者权益的法物,即“执政所持信也”;并且只有天子和诸侯王用的印才能称“玺”,称“宝”,其下只可曰“章”,曰“印”。
名称
印因使用目的和场所的不同,主要分为玺、宝、图章、图书、图记、钤记、钤印、记、戳记等。
款式
印章有方、圆、长方、椭圆等款式,但方者居多。而印章的质地则古今不同,先秦以及秦汉时期多用铜和玉,也有用金银的。唐代以后,印章材料增加了象牙、犀角、陶、瓷等。元末及明代以后,多用石材,石材中又以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为最佳。从清末至现代,还有水晶、玛瑙、竹根、塑料、有机玻璃等作为印材。
市场行情
●在西泠印社2006年秋拍中,方介堪刻张大千“潇湘画楼”印拍得99万元、吴昌硕的“人生只合住湖州”拍得78万多元,他们的印章拍卖专场成交额逐年提升。
● 自2001年起,帝后印玺在国内、国际拍卖市场中频频出现,如2008年10月举行的香港苏富比的“皇威万代”专场拍卖会,乾隆帝御宝交龙钮“天恩八旬之宝”和田青玉玺以1858万港元成交;乾隆帝御宝交龙钮“乾隆御笔”白玉玺,更以6338万港元的天价成交,刷新了白玉的世界拍卖纪录。
市场动态
将于本月25日开槌的广州嘉德2009夏季拍卖会,不但推出清代帝师陈宝琛家藏的一批名家经典印章,还将推出一批上品印材,包括寿山石名品,如寿山田黄、芙蓉石、将军洞、荔枝冻、朱砂、鲎箕,及昌化鸡血石,巴林冻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