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泉山遗址考古新发现的消息经过媒体报道,许多观众慕名来到青浦博物馆参观,有的来自上海市区的,还有不少来自江浙的,一睹四千多年前良渚文化的风采,纷纷惊叹上海先民的勤劳智慧和鬼斧神工。
这次发现良渚文化高台墓地的地点是在福泉山遗址中心土墩北面的回龙村吴家场,离中心土墩还有约300米的距离。人们不禁问道:为什么在回龙村吴家场发现呢?
这里首先讲一段插曲。这次发掘是配合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地下文物的调查而进行勘探发掘的。2007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余杭良渚文化核心区域莫角山发现了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的良渚文化古城,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引起了上海考古工作者的深度思考。福泉山作为良渚文化重要的遗址,是否与莫角山一样有存在古城墙的可能性?按照这样的思路,考古工作者比照现有的地图,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以福泉山土墩为中心,周围有东侧的通波塘、北侧的横港、南侧和西侧的古河道等自然河道作为天然屏障,护卫着福泉山,而北侧的横港旁边地势又高出周围农田好多,酷似土筑的城墙。为搞清福泉山是否存在良渚古城墙,上海博物馆考古部决定在福泉山中心土墩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进行布方勘探。结果古城墙遗址没有发现,在四周倒是发现了马家浜文化等文化遗存,特别是在北侧的高地吴家场发现了良渚文化贵族墓地。
现在发现的M204大墓所在的位置原来不是确定勘探发掘的地方,当时勘探发掘的地方还在墓的西侧约10米,此地为当地居民的小菜地,因所属的居民不同意开挖才东移到现在的位置。如果不移位置,可能碰不到M204大墓。看来,考古发掘确实需要一定的运气。通过发掘,专家们一致认为除中心土墩外,今吴家场一带也是良渚文化时期墓葬部落贵族的重要区域,应重点保护,扩大原有的保护范围。
考古专家如是说
对这次吴家场发掘的收获和意义,上海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宋建研究员作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福泉山遗址最重大的发现,也是近年来良渚文化考古中的新突破,将在考古文物界产生重要影响。一是在福泉山中心土墩外围附近首次发现了良渚文化晚期高等级的贵族大墓,对研究福泉山遗址良渚文化遗存的分布范围具有重要意义,而外围和中心土墩墓地两者的关系值得深层次的探究。二是葬式独特,随葬品之多之精为历年良渚文化考古中少见,尤其是M204大墓出土了玉璧多达9件,大大超过了先前福泉山遗址中心土墩大墓出土的数量,其中1件大玉璧直径达26.4厘米,比以前福泉山发现最大的玉璧还大0.4厘米,可见此墓规格之高;出土的1件玉锥形器长达40厘米,也超过了以往福泉山发现的玉锥形器;发现的1件玉琮上刻有精美的神像纹和鸟纹,与中心土墩出土的琮形镯极为相似,对研究当时先民的图腾信仰和制玉工艺具有很高的价值。三是发现了与大汶口文化类型相近的高领灰陶罐,以前福泉山曾出土过大汶口文化彩陶背水壶,两者相互印证,为探讨当时太湖地区和齐鲁地区的文化交流和碰撞提供了全新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此外,此次发掘对进一步研究福泉山遗址的性质和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诚如宋建研究员这样形象地比喻:“四千多年前上海乃至周边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不在现在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而是在我们青浦的福泉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