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网讯 今年2月下旬至6月初,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考古研究所与我县博物馆联合开展了“瓷之源”东苕溪流域德清窑古窑址调查。这次调查成果颇丰,其中,德清境内首次发现了商代古窑址,这一发现弥补了德清“瓷之源”研究中的一个空白,为德清“瓷之源”再次提供了有力佐证。
去年国内外古陶瓷研究界的专家、学者云集德清,召开了“瓷之源”——原始瓷与德清窑学术研讨会,共同研究探讨了瓷器的起源问题。会议最后的结论是,德清所在地的东苕溪流域在中国瓷器起源研究中的特殊重要地位,誉之为“瓷之源”可谓实至名归。会后相关的一系列研究全面展开。
今年省、县考古专家联合开展的这次调查活动,就是要在原有的调查获得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地毯式的梳理,进一步弄清德清古窑址的分布状况。其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就是在德清寻找商代窑址。因为此前德清尚未发现早于战国前的窑址,让古陶瓷专家赞叹不已的德清火烧山、亭子桥出土的战国青瓷礼器和乐器它的沿革是怎样的?
专家们对全县60多处已发现的古窑址进行再次探究,并作了小规模试掘,获得了大量标本,有的是过去没有发现过的。在对位于龙胜村的水洞坞古窑址挖掘时,在该处战国窑址的下方发现叠压了另一个窑床,出土了典型的商代印纹陶的原始瓷器残片。专家们分析,这是一座陶和瓷兼烧的窑床,这一发现让专家们兴奋不已,这正是他们几个月来苦苦寻找的重要证据。进一步考证证明,这确实是一座距今3000年前的商代古窑址,而且该窑的独特性为研究瓷器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随后,专家们又在原南山窑和下杨窑等处也发现了商代瓷器。
考古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任何结论都要用证据说话。去年在原始瓷与德清窑学术研讨会上,德清被定义为“德清所在地的东苕溪流域在中国瓷器起源研究中的特殊重要地位,誉之为‘瓷之源’可谓实至名归。考古界普遍认为瓷器起源于商代,而此前德清尚未找到商代古窑址。这次发现,为德清“瓷之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对研究德清窑的演变与中国瓷器的发生发展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