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邯郸抢救发掘战国至唐代百余座古墓葬
2009-6-3 10:23:00 来源:中新网 阅读:1032
 [    ] [打印]

      河北省文物局今日称,邯郸市文物部门日前在人民路西延工程邯钢废钢处、百家村水泥厂、钢渣厂等长约500米、宽约45米的路段内以及高达3至4米的建筑垃圾、废碴之下,勘探并抢救发掘战国、两汉、魏晋及唐代墓葬113座,车马坑1座,出土文物1000余件(套)。
 

  据悉,10座战国墓均为土坑竖穴墓,口大底小,呈斗状。其中夫妻并穴墓3处6座,棺椁俱全。出土随葬品有玉璜、玉片、玛瑙环、水晶珠等饰品,及青铜剑、戈、车軎等兵器或车马器,还有鼎、豆、壶、盘、匜等成组陶礼器。

  87座汉墓中,有大型墓3座,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其中一墓道右前侧还有一车马坑,殉有两马一车。中型墓16座,小型墓68座。出土文物有玉璧、玉片、铜香炉、铜镜、印章、五铢钱、铅饰件,还有壶、罐、仓、灶、盆等众多釉陶器或陶器。

  11座魏晋墓皆属合葬墓,形制较大,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墓门前有狭长斜坡式墓道。出土有铜镜、五铢钱、玉饰件,以及罐、壶、仓、案、多子盒、耳杯、牛、车等大量陶器。

  此外,5座唐墓均为洞室合葬墓,墓室呈方形,墓道为竖穴斜坡式。出土文物有青瓷壶、盘、碗,红陶双系罐,开元通宝钱等。

  专家表示,邯郸市西郊特别是赵邯郸故城以西为古代墓葬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不仅很少有空白之地,而且不同时代的墓葬之间还存在着复杂的上下叠压打破等关系,说明当时的人口非常稠密,经济也较为繁荣。

  据介绍,此次抢救发掘的大中型墓约占墓葬总数的三分之一,是以往历次发掘中很少发现的,这说明古代居民将本区域视为最理想的葬地。各时期不同形制墓葬结构及众多精美文物的发现,对于研究邯郸古代丧葬制度、文化习俗和手工艺水平等,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物专家表示,此次所发现的墓葬中,战国墓相对较少,而以两汉墓为主,并有较多的魏晋时期墓葬发现,这与过去所谓百家村一带为战国贵族墓葬分布区的说法显然是有出入的。因此,对于邯郸西郊不同时代古墓葬的分区还有待重新研究和认识。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